巴基斯坦规划部长阿赫桑·伊克巴尔突然宣布了:承认没有把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用好

云鹤之史 2025-11-18 17:55:11

巴基斯坦规划部长阿赫桑·伊克巴尔突然宣布了:承认没有把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用好,因治理不善和内耗,项目停滞带来损失与机会流失。   这话听着实在,没有官样文章的虚头巴脑,可往深了想,这背后是巴基斯坦揣着金饭碗要饭的可惜,更是中巴“铁哥们”合作里一段让人揪心的插曲。   要知道,中巴经济走廊不是普通的合作项目,那是“一带一路”的旗舰工程,是巴基斯坦当年喊着“铁哥们”求来的发展机遇。从2013年启动那天起,这条北起中国喀什、南到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经济大动脉,就被巴国人当成了“脱贫解药”。   当时巴基斯坦啥光景?全国一半地区天天停电,工厂开三停四,高速公路屈指可数,瓜达尔港更是个荒滩上的小码头,守着印度洋的黄金航道却连条像样的连接线都没有。   中国二话不说,带着资金、技术和施工队就来了,一开始就砸下几百亿美元,又是建燃煤电厂、光伏电站,又是修高速公路、铁路,连瓜达尔港的码头、机场都一并包圆了,目的就是帮巴基斯坦打通能源瓶颈、建强基建骨架,让它能靠着这条走廊对接中亚、辐射中东,彻底盘活经济。   最开始那几年确实有盼头,萨希瓦尔燃煤电厂一投产,巴基斯坦全国缺电状况直接缓解了五分之一,拉合尔到卡拉奇的高速公路修通后,货运时间从两天缩短到十个小时,瓜达尔港也开始靠泊国际货轮,当地老百姓跟着开餐馆、跑运输,赚了不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钱。   那时候巴基斯坦媒体天天吹“走廊奇迹”,说这是国家的“命运转折点”,可谁能想到,才风光没几年,就开始掉链子。   伊克巴尔说的“治理不善”,说白了就是巴基斯坦自己的官僚体系掉了链子。这几年巴基斯坦政局跟坐过山车似的,总理换了一茬又一茬,从伊姆兰·汗到夏巴兹·谢里夫,再到现在的看守政府,每任领导上台都想“改弦更张”,走廊项目的优先级说变就变。   比如前一任政府力推的轻轨项目,图纸都画好了,新政府一上台觉得“不紧急”,直接搁置;能源项目的补贴政策也是朝令夕改,今天说给优惠电价,明天又突然抽走补贴,搞得中方企业里外不是人,施工计划反复调整。   更要命的是官僚主义严重,一个审批流程能卡半年,盖章要跑十几个部门,有的地方官员还借着项目名义索贿,比如有个水电站项目,就因为当地部门故意刁难手续,硬生生拖了一年才开工,光窝工损失就好几千万美元。   而“内耗”更是把好好的项目拖垮的关键。巴基斯坦地方和中央的矛盾由来已久,走廊项目涉及的信德省、俾路支省,总觉得中央把项目利益占了大头,自己没捞着好处,就故意设置障碍。   俾路支省就因为瓜达尔港的税收分配问题,多次组织抗议,甚至有极端势力破坏港口的输电线路,导致港机停转好几天;信德省则在高速公路征地时漫天要价,老百姓的补偿款被层层克扣,最后闹得施工队被围堵,工程停了三个多月。   除了地方博弈,巴基斯坦的财团也在背后搅局,一些垄断能源的本土企业怕中方电厂抢生意,就花钱游说议员,散布“中国掠夺资源”的谣言,煽动民众反对项目,结果导致几个清洁能源项目被迫停工,错过的不仅是发电机会,更是国际能源市场的红利期。   项目一停滞,损失就跟着来了。能源项目跟不上,巴基斯坦又回到了天天停电的日子,去年夏天全国大停电,纺织厂被迫停产,光是出口损失就每天超过1亿美元,而这些本可以靠走廊的新电厂避免;   瓜达尔港的配套公路没修通,国际货轮运来的货物只能靠卡车慢慢运,成本比周边的迪拜港高了三成,不少货主干脆转去其他港口,导致港内货场空置率越来越高;   原本计划依托走廊建的工业园区,因为基建没跟上,外资不敢来,土地平整好了却一直荒着,当地老百姓盼的就业岗位也没了着落。   更可惜的是机会流失,这几年中亚国家都在找出海口,本来瓜达尔港能成为中亚的“门户”,可因为配套跟不上,哈萨克斯坦的石油、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最后还是走了俄罗斯的线路,巴基斯坦白白丢了成为区域物流中心的机会。   其实中国一直没放弃,中方企业不仅没撤资,还多次和巴方沟通,提出优化管理、成立联合协调机构的建议,可巴基斯坦这边总因为内部问题落实不了。   直到今年巴基斯坦经济快撑不住了,外汇储备见底,通胀飙到两位数,才终于有人站出来认账。   伊克巴尔的表态,说白了也是被逼急了——现在巴基斯坦要靠IMF贷款过日子,而IMF明确要求它梳理大型合作项目,走廊要是再搞不好,不仅中国的后续投资会犹豫,其他国家更不敢来投钱。

0 阅读:0
云鹤之史

云鹤之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