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日本政界人士突然宣布——2025年11月18日,有政界人士在记者会上表态称“自卫队将确保海峡和平与稳定”,但日本防卫省尚未正式发布相关文件和声明 这一表态来得突然,既没防卫省背书,也没提具体方案,更像一次“外交试探” 2025年11月18日,日本政界人士在东京记者会上抛出“自卫队保海峡”的说法。记者追问“有部署计划吗”,对方只说“正在协调”。防卫省随后明确回应“未收到指令”,直接切割。显然,这是部分政客想试探区域反应,也试探美国的支持态度 要拆穿这一表态的虚实,得先看日本的“硬家底”—— 日本海上自卫队有2艘“摩耶”级宙斯盾舰,满载超1万吨,搭载SPY-7雷达能探1000公里外目标,但续航仅6000海里。若要到海峡部署,得靠补给舰跟随。可日本只有4艘补给舰,2艘“摩周”级已老化,根本撑不起长期海外行动。 航空自卫队的147架F-35A更尴尬:作战半径1100公里,要到海峡得空中加油。但日本只有4架KC-767加油机,一次最多支持12架F-35A,还只能停留1小时。 法律上更卡脖子:《和平宪法》第九条禁止日本海外动武。2025年NHK民调显示,仅45%民众支持修宪,40%反对。政客想突破,根本没民意基础。 再看美国:2025年美国债务达38万亿美元(国会预算办公室数据),财政赤字2万亿。美国自己都自顾不暇,哪能给日本“无限制支持”? 为什么日本明知实力不足,还要放这种话? ① 刷战略存在感:想在中美之间“找平衡”,显示自己是“区域玩家”; ② 试探民意:看看民众对“海外动武”的接受度,为修宪铺路; ③ 讨好美国:美国要求日本“承担更多安全责任”,政客想表忠心 这出“试探戏”,本质是日本的“战略焦虑”——想突破战后秩序成“正常国家”,但怕中国反制;想配合美国遏制中国,又怕丢了中国市场(2024年中日贸易额3500亿美元,日本对中国出口依赖度20%)。对普通日本人来说,最担心的是局势紧张影响生活:东京一位主妇说“政客要刷存在感,别让我们付油价涨的钱”(2025年日本油价180日元/升,若海峡紧张可能涨到200日元);大阪的电子厂工人怕“中国零部件缺货,工厂要减产”(中国零部件占日本进口30%) 有网友评论:“没足够实力又想跟风挑衅,真当区域安全是儿戏?还是先掂量掂量自身短板和背后支持的虚实吧”。这句话戳中要害——日本的表态像“纸老虎”,没实力支撑,也没民意基础 在我看来,日本政客的“试探”,就是“既要又要”的贪心——既要美国的支持,又要中国的市场;既要刷存在感,又怕承担后果。可区域安全不是“嘴炮”能换的,日本真正该做的,是维护中日友好,而不是跟着美国搞“小动作” 这事你怎么看?你觉得日本的“试探”会有什么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