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是不是昏君?你怎么看? 江都宫的铜镜里,杨广最后一次端详自己。五十

康安说历史 2025-11-18 16:44:34

隋炀帝杨广,是不是昏君?你怎么看? 江都宫的铜镜里,杨广最后一次端详自己。五十一岁的帝王摸着颈间赘肉,突然笑了:"好头颅,该配把快刀。"这是公元618年的春天,距离他亲手凿通的大运河竣工不过十三年,距离他开创的进士科开考不过十一年。 当叛军的白绫缠上脖颈时,这位被后世骂了一千四百年的"隋炀帝",大概想不到自己会以这种荒诞方式,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憋屈的"背锅侠"。 很多人以为杨广是个只会看琼花的败家子,可您知道吗?他二十岁挂帅灭陈,把自东晋以来分裂280年的中国重新焊成一个整体。 打进建康城时,别的将军忙着抢金银,他却封存府库、诛杀奸佞,江南士族感动得直写赞美诗。这哪是昏君操作?分明是"别人家的皇子"剧本。后来镇守扬州十年,他学吴语、娶吴女,把江南士子笼络得服服帖帖——搁现在,这叫"区域融合专家"。 但这位专家的野心,显然不止于当省长。登基第二年,他干了件让全天下瞠目结舌的事:征发两百万民工,用十个月砸出一座东都洛阳。 有人说他奢侈,可您看看地图——长安偏居西北,粮食要从江南运三个月,而洛阳正好卡在天下十字路口。就像今天把总部从西安搬到郑州,这哪是盖行宫?分明是打造"国家战略枢纽"。 更绝的是,他顺便凿通了2700公里的大运河,把黄河、长江连成串。史书说他为看琼花,可您算算,这条"古代高铁"让江南粮食十天就能运到涿郡,唐朝吃了三百年红利,直到现在还在淌钱——这波超前投资,放今天能评年度经济人物吧? 最狠的是他搞科举。魏晋以来,当官全靠拼爹,士族门阀像蛀虫趴在朝堂上。杨广一纸诏书开进士科,让穷小子也能凭考试当官。这就好比突然取消985保送,强制所有考生高考——山东士族当场炸锅,关陇贵族集体翻白眼。 但您猜怎么着?五十年后,唐太宗看着新科进士咧嘴笑:"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却绝口不提这规矩是谁定的。现在的公务员考试,论起来都是杨广的"嫡传弟子"。 当然,这位战略狂人的步子确实扯得太狠。修运河征发三百万人,相当于全国每五户出一个劳力;三征高句丽,光运粮民夫就死了上百万。 有人算过账:大业年间年均徭役300万人次,而隋朝总人口才五千万——搁谁都得造反。可他的算盘也有道理:高句丽占着辽东,隋文帝时期就敢袭扰边境,这不收拾,百年后就是第二个安禄山。 唐太宗后来也打高句丽,唐高宗才算彻底摆平——杨广只是太急,急得忘了百姓的脊梁骨不是钢筋混凝土。 最憋屈的是他的"好色"罪名。史书说他弑父淫母,可考古发现,宣华夫人死后被追谥"宣",这是只有贤德后妃才有的尊号。 杨广的诗现存四十多首,《春江花月夜》写"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比后世文人酸溜溜的抹黑诗强多了。 他真正的"好色",是对帝国版图的偏执:西巡张掖时,带着十万大军穿越海拔三千米的扁都口,冻死士兵无数,只为让西域二十七国可汗磕头;在洛阳办"万国博览会",让胡人免费吃喝三个月,就为一句"中国真大"的赞叹——这哪是皇帝?分明是打肿脸充胖子的创业老板。 公元618年,当宇文化及的刀架在脖子上时,杨广终于说了句实话:"我实负百姓。"但他没说的是,自己修的运河还在淌,开的科举还在考,打的高句丽终被唐朝灭。就像现在的高铁网、高考制度,不都踩着他的尸骨长出来的? 史书说他是昏君,可哪个昏君能让后世王朝抄作业抄了千年?不过是胜利者需要一个靶子,而他,恰好是那个步子太大、摔得太惨的先驱者。 江都雷塘的荒草里,杨广的墓只有三米高。如果地下有知,听到后世说他"罪在当代,功在千秋",大概会苦笑着摇头:"老子要的是当代也功,千秋也颂,谁稀罕当你们的反面教材?" 可惜历史从来不给偏执狂留情面,就像现在的创业者,步子慢了被淘汰,步子快了摔死——只是杨广摔得太响,连带着把整个王朝砸进了土里。

0 阅读:35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