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的不是别人把你当成王,是你自己真把自己当王了。 今天看樊振东的采访,一句话给

我是香芹 2025-11-18 09:53:33

最怕的不是别人把你当成王,是你自己真把自己当王了。 今天看樊振东的采访,一句话给我干沉默了。 记者问他,守擂是不是比打擂更难?你看,多经典的问题,就等着一个“是啊,压力山大”的官方回答。 他却说:“可能是最后的结果变了,但我认为我的心态一直没有变过。每一次进入决赛,我都是一个冲击者。” 这份冷静背后,是他在巴黎奥运夺冠后远离赛场一整年的沉淀。他主动退出WTT排名体系,暂别国家队战袍,在乒超和德甲保持状态。一个奥运冠军选择急流勇退,需要何等清醒的自我认知。 樊振东的“不变心态”恰是最高级的竞技智慧。四届全运会,他代表三支不同队伍参赛,每次都能闯入男单决赛。从16岁黑马到28岁卫冕冠军,他始终把自己放在冲击者的位置。 这种心态让他在半决赛对阵世界第一王楚钦时,能在1-2落后情况下连扳三局实现逆转。甚至在第六局0-4落后时,他依然能保持冷静,一分一分地追,最终锁定胜局。 反观王楚钦在领先后坦言:“到后面自己的思想还是出了些问题,很多球没能耐得住性子。”两位顶尖高手的差距,往往就在这心态的毫厘之间。 我们生活的世界热衷于造神,更乐于看神坛跌落。体育圈如此,职场亦如此。刚刚升职的你被期待无所不能,创业小成的你被追捧为行业先锋,不知不觉间,你也开始扮演别人眼中的“王者”。 樊振东的选择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一旦自我认知与外界期待重合,便是创造力枯竭的开始。 他清楚地知道,在伤病和心态的低谷期,自己也会“扛不住、要崩溃”。他不讳言需要团队的“理解与支持”才能渡过难关。这种清醒的自我认知,比任何金牌都珍贵。 当下社会,多少人沉迷于“王者”人设不可自拔?创业者把偶然成功归因于个人天赋,管理者把团队成果据为己有,意见领袖听不得半点反对声音。 樊振东的“冲击者心态”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真正的强大源于始终如一的平常心。 正如他在全运会后所说:“之前的胜负不会让你1比0领先或落后,每场比赛都是全新的挑战。” 这种归零心态,让他即使在巅峰之后仍能找到前进的动力。他坦言本届全运会“没想到自己能打进决赛”,这种对成就的轻微疏离感,恰恰保护了他对乒乓球最纯粹的热爱。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20
我是香芹

我是香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