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凉水河乡清河沿村,一户村民正在自家院落里进行着一场特殊的"淘金

麟开祥趾 2025-11-17 10:10:21

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凉水河乡清河沿村,一户村民正在自家院落里进行着一场特殊的"淘金"作业。柴油发电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一台小型钻机正在向地下深处掘进,黄色的泥浆如同粘稠的血液,顺着村道蜿蜒流淌,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 "这已经是今年村里打的第七口'金井'了。"村民张浩翔蹲在井边,眼睛紧盯着不断涌出的地下水。他告诉新京报记者,这种被称为"抽水吸金"的土法淘金术正在村里悄然蔓延。每当夜幕降临,村中此起彼伏的马达声就像一支怪异的交响曲,演奏着村民们对财富的渴望。 简陋的淘金装置由几个锈迹斑斑的铁桶组成。地下水被抽上来后,先流经装有活性炭的过滤桶,金元素就像被施了魔法般牢牢吸附在炭粒表面。浑浊的废水则直接排入村边的小河,在月光下泛着金属般的冷光。每隔半个月,村民们就会将饱和的活性炭取出,经过高温焙烧等工序,最终提炼出黄豆大小的金粒。 "一克黄金能卖400多块钱呢!"村民王老汉掰着粗糙的手指计算着收益,黝黑的脸上露出向往的神情。随着国际金价持续攀升,这种"点水成金"的诱惑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淘金大军。记者走访发现,仅清河沿村就有二十余户人家在从事这种"副业",有些家庭甚至专门购置了大功率抽水设备。 然而疯狂的淘金热背后隐藏着严重的生态危机。调查显示,这些深度超过百米的"金井"几乎都没有取得合法的取水许可证。一台抽水机每小时就能抽取数十吨地下水,导致周边村庄的水井相继干涸。"现在洗衣服都得去邻村挑水。"村民李婶无奈地说。更令人担忧的是,含有重金属的淘金废水直接排入河道,正在慢慢侵蚀着这片土地的生命线。 当地地质专家分析,这种现象很可能与村中废弃的金矿有关。这座开采于上世纪90年代的金矿虽然已经停产,但矿脉中残存的金元素随着地下水系扩散,形成了特殊的"次生金矿"。就像一位沉默的见证者,这座荒废的矿洞静静注视着村民们对财富的追逐,以及随之而来的环境代价。

0 阅读:4
麟开祥趾

麟开祥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