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张勋时隔多日前去拜会老领导袁世凯,却发现他已经病入膏肓,眼看着就不行了。 张勋这人,搁在清末民初那会儿,算得上是个典型的旧式军人。生在1854年的江西奉新县,一个小村子叫赤田村,从小家境一般,父母早亡,靠着亲戚接济长大。体格瘦弱,不像能扛枪杆子的料,可他偏偏爱从军这条路。光绪十年左右,投身潘鼎新部下,先在广西边境混日子。中法战争打起来,他跟着苏元春的队伍去镇南关,观音山那仗干得还行,埋伏打了个伏击,捡了些法军弹药,升了守备。从那以后,一步步熬到参将。甲午对日那年,转到宋庆手下,守奉天外围,挖壕沟扛大炮,战败后退到天津小站,遇上袁世凯练新军。张勋这时候才真正搭上袁这条线,袁看中他稳当,破格让他管工程营,铺铁轨砸钉子啥的。从此,张勋就跟定袁了,每换地方都当副手,俩人配合默契。 袁世凯呢,比张勋小五岁,1859年河南项城人,书香门第出身,早年科举砸锅,转行从军。光绪中后期,靠着在朝鲜办军务和天津练兵,爬到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位置。袁这人手腕硬,办起事来雷厉风行,手下北洋系军官一大堆。张勋就是他一手提拔的,早年袁在小站校场一眼相中张勋的军事经验,让他管后勤和训练。义和团那乱局,袁带队镇压,张勋护辎重,俩人一路从山东杀到北京。1900年慈禧西逃西安,袁派张勋去磁州接驾,张勋带队护送銮驾回京,沿途清路障,警戒林子,慈禧赏了他黄马褂和佩刀。张勋心里门儿清,这份恩典是袁给的台阶。从那起,张勋对袁那是死心塌地,袁指东他绝不往西,军务上从不顶嘴。俩人关系铁到什么地步?袁每调任,张勋必随,沙盘上标敌情,营务上抓细节,北洋军里谁不知道这对搭档。 可好景不长,辛亥革命一闹,这对老搭档的分歧就出来了。1911年武昌起义,革命党在南方搅得天翻地覆,袁世凯表面奉旨南下镇压,背地里跟南方谈判,提出他出面逼清帝退位,换取停战。革命党那时候还嫩,孙中山在外头,国内将领打不动了,就点头了。袁使劲儿逼隆裕太后,十二月清帝退位,袁顺势当上民国临时大总统。张勋驻南京,听说这事儿,气不打一处来。他是清廷旧臣,觉得袁这是在卖主求荣,亲手葬送大清。立马递辞呈,袁拉他好几回,许诺让他镇守山东门户,当核心,张勋铁了心不干,收拾东西回徐州大营。袁后来让步,同意保留清室帝号,让皇族住紫禁城,张勋才勉强复出,继续给袁干活儿。但这事儿埋下种子,俩人那份铁杆情谊开始松动。张勋忠的是清朝的袁,不是民国的袁。 袁世凯掌权后,野心越来越大。1913年二次革命,国民党起事,袁派张勋和冯国璋攻南京,张勋带队先头部队,攻城时敢死队爬梯子,入城后士兵乱抢一气,闹出外交风波,张勋还得去日本领事馆赔不是。袁赏了他护理两江总督的位子,可张勋心里还是疙瘩。1915年,袁听筹安会那帮人鼓噪,北洋大佬电报雪片飞,袁就称帝了,年号洪宪。张勋在徐州听到风声,气得直咬牙。他留着辫子示忠清室,觉得袁这是自立门户,背叛到底。袁电召他出兵平乱,张勋回电推病,关门不见使者。各地护国军起兵,蔡锷从云南杀出,袁的帝制梦没撑几个月就黄了,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张勋这时候也没动静,就在徐州守着旧部,等着瞧。 帝制一败,袁世凯身子骨就垮了。尿毒症缠身,腹胀腿软,医生围着施针也没辙。张勋在徐州接到消息,说袁病得起不来床,时隔快一年没联系,他北上北京去探望。到总统府一看,袁已经不成人样,浮肿喘气,眼瞅着日子不长了。这趟拜访,俩人算是最后见一面。张勋走时,袁拉着他手,断断续续提旧事,可也没多余的话。袁这病来得急,帝制闹腾耗了精力,加上年纪摆那儿,57岁就到头了。6月6日端午那天,袁咽气,北京街头旗低半旗,灵堂停了二十一天。张勋赶回去跪灵前,烧纸时脸色铁青。可各地督军电报骂袁祸国,空气里全是算账的味儿,张勋一看不对劲,亲信劝他赶紧撤。他带上辫子兵残部,夜里溜出北京,马车颠簸回徐州,一路亮旧令过卡,衣服沾满泥点。到家关起门,拒见客人,军饷断了,士兵怨声载道。 袁一死,北洋军阀群龙无首,府院之争马上起来。黎元洪当总统,段祺瑞管国务院,俩人掐架。张勋这时候还想着清室,暗中跟冯国璋、王怀庆他们串联,商量复辟。1917年春,北京乱套,段祺瑞解散国会,黎元洪请张勋当和事佬。张勋一看机会,率五千辫子军北上,沿途敲诈地方政府给军需,借了150万银元。6月7日凌晨进京,敲开紫禁城门,赶走黎元洪,自封政务总长,拥溥仪复位,上谕一发,文武官员跪接。康有为、梁士诒那帮遗老进宫,起草诏书,忙活一通。复辟刚十二天,段祺瑞在马厂誓师,组织讨逆军,冯国璋在南京通电反对。7月1日,炮火开打,北京城外硝烟滚滚,张勋的辫子兵扛不住,溃败如山倒。他策马逃窜,辫子甩在风里,士兵丢盔弃甲。败退到荷兰公使馆,铁门一关,喘着气坐那儿。定武军番号撤销,辫子剪了,政府特赦他,但不许再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