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纵容“台独”窜访,后脚派副总理访华!德国的双面操作,真能两头讨好? 前脚蔡英文、沈伯洋先后窜访德国,后脚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贝尔将于17日来北京参加第四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 不得不说,德国最近做的不够漂亮,一边要芯片、稀土,一边在台湾问题上挑衅,先是外交部长来访取消,然后又为台独顽固分子搭建活动舞台。 这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操作,哪儿是搞外交,分明是想两头讨巧却没算清账。德国不会不知道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是碰不得的红线,可偏偏选择在敏感时刻给“台独”分子递话筒——蔡英文跑去柏林参加所谓“自由会议”,借着纪念两德统一的由头搞分裂宣传;沈伯洋更离谱,作为被大陆全球追缉的“台独”顽固分子,刚被立案侦查就偷渡到德国,还以“证人”身份参加听证会,公然叫嚣这是对“通缉令”的“胜利”。 德国敢这么做,无非是赌定自己有“讨价还价”的筹码。他们心里清楚,本国85%以上的稀土依赖中国进口,而稀土是汽车、电子等支柱产业的命脉,没有中国的稀土供应,德国汽车工业的转型计划就得停摆。今年1到8月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中德贸易额已经超过美德贸易额,中国重新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在对美出口下滑20%的背景下,中国市场成了德国经济的“压舱石”。 可他们忘了,合作是双向奔赴,不是单方面的予取予求。德国外长瓦德富尔临行前突然取消访华,嘴上说“没安排足够会谈”,实则是想在稀土、台海问题上对中方指手画脚,结果遭到本国企业界和政党的集体反对。社民党议员直言这是“不良信号”,企业界更是急得跳脚,毕竟太多德国企业的在华项目等着推进,太多合作议题需要面对面沟通。 更讽刺的是,德国给“台独”分子搭台的行为,和他们纪念两德统一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当年德国人民盼着统一、反对分裂,如今却为分裂中国的势力提供舞台,这种双重标准简直让人匪夷所思。沈伯洋之所以敢明目张胆窜德,就是因为德国没和中国签订引渡条约,可这不能成为践踏他国核心利益的借口,更不能当成政治操弄的工具。 德国经济已经停滞三年,默茨政府心心念念想重振经济,却在对华政策上反复摇摆。一边派副总理来参加财金对话,盼着在高端制造、绿色能源领域拿到合作红利;一边又在台湾问题上挑衅,妄图用政治筹码换经济利益。这种“吃着中国饭,砸着中国碗”的做法,根本行不通。 中国市场从来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菜园子”,合作的前提是相互尊重。德国企业界早就看清了这一点,汉高、宝马等巨头纷纷加大在华投资,可德国政客却被意识形态绑架,搞出这些伤害双边互信的操作。要知道,稀土可以找替代,市场可以寻新途,但互信一旦打破,再想重建可就难了。 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德国要是真把中方的红线当摆设,继续在“台独”问题上搞小动作,就算副总理来了,也很难拿到想要的合作成果。毕竟,谁也不会跟一个一边要好处、一边捅刀子的伙伴真心合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