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晚上金鸡奖开幕式最尴尬的, 不是男明星穿错了礼服,也不是女明星做错了造型,而是站在C位主持的陈凯歌的儿子陈飞宇!作为一个星二代,陈飞宇第一次主持,就让蓝羽和戴小楠做陪衬,可见陈凯歌在娱乐圈的地位!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前两天金鸡奖开幕式那天,让不少观众炸锅的不是谁穿得亮、谁造型翻车,而是陈飞宇站在了主持C位,舞台灯一打,他直接出现在正中央,那画面一下子把观众的注意力从红毯造型扯到“这位置怎么给他了?”的疑惑上。 毕竟这是他第一次主持,偏偏放在金鸡奖这种分量级舞台的最核心位置,这种突兀感让人立刻跳戏。 大家都清楚,主持C位不是随便站的,它象征着专业认可、舞台主导权,能不能撑住场面,全看这个人稳不稳。 但偏偏他一开口就忘问好,紧接着眼神离不开提词器,台词念得断断续续,节奏还总慢半拍,不是说新人不能紧张,而是金鸡奖这种场合的容错率低得可怜,你一个卡顿,所有观众都替你尴尬。 而更扎眼的,是站在他左右的两位资深主持人——蓝羽和戴小楠。 一个电影频道资深主持,一个台风干练经验老道,本来谁站中间都不奇怪,偏偏她们成了陪衬,镜头也不断往陈飞宇那儿推。 这种画面组合一亮相,有网友就说,这不是专业排序,也可能是资源摆位。 争议之所以迅速发酵,是因为它太典型了,娱乐圈这些年最让人无奈的,就是资源高度集中在很多星二代、导二代身上。 不是说他们不能进圈,而是许多机会在“实力没展现前”就提前被分配好了。 普通艺人摸爬滚打十几年不一定能碰到的舞台,一个刚入行的新人轻轻松松就站在了最核心的位置,观众心里自然不平衡。 再看陈飞宇的表现,更让人觉得这C位的分量完全不对等,主持这种活儿不是念稿子,而是控场、节奏、临场反应的综合能力。 他这次的状态明显缺了准备,不仅紧张,还显得缺乏基本的舞台判断,而旁边两位专业主持人站得稳、控得住、接得上,实力差距摆在那儿,让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奇怪的“专业让位给背景”的反差。 也正是这种反差,让大家的情绪被点燃了。 金鸡奖作为国内最重要的电影奖项之一,本该象征着专业与公信力,早些年的金鸡百花,观众爱看,就是因为它真、硬、靠作品说话。 但现在,提名常常让人一脸问号,一些作品观众没听过、演员名气莫名其妙、票房表现也不强,却能上榜,奖项的权威性开始摇晃,观众自然更敏感。 于是这次陈飞宇占C位,就像压在多年质疑之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观众不是挑剔,而是觉得金鸡奖越来越离初心偏远:以前是专业挑角色,现在是资本挑人选。 更关键的是,这件事暴露的不只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结构性问题。 圈内资源本就不均,但这些年“预分配机制”越来越明显:后台够硬,资源就稳;背景够深,舞台就大,真正靠实力往上冲的人,反而越来越难见光。 这种资源结构长期存在,会让整个行业陷入“近亲繁殖”的困境:同样的脸、同样的风格、同样的路线不断轮回,而真正有潜力的人却挤不进核心区域。 但观众的态度其实一向很明白:不反对星二代,反对的是“还没准备好就被推到关键位置”。 如果他提前下功夫,把主持能力练到能镇住场,哪怕是星二代站C位,大家也许不会这么激烈。 观众在意的不是他的身份,而是舞台呈现出来的专业度——既然站在那里,就得让大家心服口服。 这次事件能发酵成这样,是因为它踩中了行业最敏感的那条线:公平,金鸡奖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整个行业的底层逻辑。 一旦连金鸡的舞台都开始摆背景、拼资源,那观众自然会质疑:作品呢?实力呢?标准呢? 归根结底,问题不在陈飞宇个人,而在行业规则是否该重新审一遍,资源可以给,机会可以铺,但关键位置必须由能力决定。 观众评论得很实在:位置可以照顾,实力不能缺席,金鸡奖这次的争议,就是在提醒整个行业——底线不能踩,公平不能丢,专业不能让位给背景,否则,再大的舞台也会丢光自己的分量。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个人观点,理性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