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印度突然宣布了 11月12日消息,印度造船厂SDHI近日与挪威Rederiet Stenersen公司签署了一份意向书,将建造6艘18000载重吨的化学品运输船,合同总价值约为2.2亿美元。 这是他们接管和复兴Pipavav船厂以来的首个重大订单。Pipavav船厂曾陷入破产困境,去年在新东家手中重获新生,现在居然能拿下挪威船东的订单。 先得说,Pipavav船厂能从破产边缘爬回来还拿下国际订单,确实有点让人意外。要知道这船厂前几年惨到什么地步——2019年就因为资金链断了停工,船台空荡荡的,几百个工人要么下岗要么只能领基本工资,连之前接的小订单都交不了货,最后只能走破产程序。现在新东家SDHI接盘才一年多,就能啃下挪威公司的订单,光看这个转变,确实算“重生”了。 不过得琢磨琢磨,挪威船东为啥会选印度船厂?要知道化学品运输船可不是普通货船,对船体材料、防腐蚀工艺要求特别高,之前这种订单大多被韩国、中国的船厂包了。挪威这家公司敢冒险选印度,估计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盘——印度人工成本比中韩低不少,2.2亿美元造6艘船,平均一艘不到4000万,要是找韩国船厂,没个5000万下不来。而且印度这两年一直在喊“造船业本土化”,政府给了不少补贴,船厂能把价格压得更低,挪威公司自然愿意试试水。 但有个问题不能忽略,印度造船业的“老毛病”能不能改,直接决定这订单能不能顺利交付。之前印度造个军舰都能拖十年八年,比如他们的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1999年就开工,2022年才服役,光下水就搞了三次,还被曝出来用的钢材质量不达标。Pipavav船厂之前也有过类似问题,造个普通货船都能超期半年,现在要造技术要求更高的化学品船,能不能按时交船、质量过不过关,都是未知数。挪威公司虽然贪便宜,但要是最后拿不到合格的船,损失可就不止这点差价了。 还有个细节挺有意思,这订单只是“意向书”,不是正式合同。意向书说白了就是双方先搭个架子,具体的技术标准、交付时间、付款方式还没定死,挪威公司其实留了退路。要是后续谈判里发现印度船厂没能力达到要求,随时能撤。这也能看出来,挪威公司心里其实也没底,选印度船厂更多是“试试水”,没打算把宝全押在这儿。 印度这边倒是把这事儿吹成了“造船业崛起”的信号,媒体天天报道“印度船厂打破中韩垄断”,政府还表态要加大对造船业的扶持。可实际情况是,印度造船业的整体实力还差得远——去年全球造船订单里,韩国占了40%,中国占了35%,印度连1%都不到。这次2.2亿美元的订单,在全球造船市场里就是个小单子,根本算不上“打破垄断”,顶多是印度船厂的一次“突围尝试”。 更关键的是,印度能不能借这个订单留住技术工人、积累经验。之前船厂破产,不少有经验的焊工、设计师都流失了,要么去了中东打工,要么转行做了别的。现在虽然复工了,但新手多、老手少,技术断层是个大问题。化学品船的焊接要求特别高,一点小瑕疵都可能导致化学品泄漏,要是工人技术不过关,最后造出来的船就是“定时炸弹”。 说到底,Pipavav船厂拿下这个订单是好事,但别高兴太早。能不能把好事变成真正的“重生”,还得看后续的执行力——按时交船、保证质量,才能让更多国际船东信任印度船厂。要是再犯拖延、质量差的老毛病,别说后续订单了,这次的意向书能不能变成正式合同都悬。毕竟国际市场不看“口号”,只看“实力”。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印度航 印度油轮 印度船舶 lng运输船 印度舰艇 印度渔船 印度造船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