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都信运动能降糖?大错特错!有人越动血糖越高,还差点出危险。这不是吓唬人,是临床常遇到的情况。两种运动场景很多人每天都踩坑,不避开血糖根本控不住。到底是哪两种? 最常见的就是空腹运动。很多糖友觉得空腹运动能多耗糖,其实大错。尤其是早上没吃早饭就去快走、打太极,血糖反而容易飙升。这是因为身体没能量,会紧急分泌升糖激素,这种激素会压制胰岛素作用。 有位糖友老张,每天早上空腹跑30分钟。上周跑完测血糖,直接从空腹6.8升到11.2,吓出一身汗。后来医生告诉他,就是空腹运动闹的,让他吃片面包再跑,血糖就稳在了7.5左右。 空腹运动时,肝糖原储备不足。运动需要能量,身体只能靠分解脂肪供能,这个过程会让血糖波动。更关键的是升糖激素分泌后,血糖升高的速度远快于胰岛素降糖的速度,就会出现越动越高的情况。 想避开这个坑也简单。运动前半小时吃15克左右的碳水,比如半片全麦面包、几颗葡萄或者一小杯牛奶。吃了之后再测次血糖,大于7.0mmol/L再运动,这样既不会低血糖也不会升血糖。 除了空腹运动,另一种更隐蔽的坑是高强度运动。不少糖友觉得运动强度越大,降糖效果越好,硬撑着做高强度训练,结果血糖反而失控。这种情况在年轻糖友里特别常见。 28岁的小李确诊糖尿病后,每天去健身房举铁、跑5公里。每次练完都累得瘫倒,测血糖却发现从8.0升到了13.0。医生检查后说,问题出在运动强度上,他的身体根本承受不了。 高强度运动时,心跳会飙到最快心率的80%以上,人会喘得说不出话。这时身体会启动应激模式,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这些激素升糖的速度,比胰岛素降糖的速度快得多,血糖自然就上去了。 判断运动强度有个简单方法。运动时能正常说话但不能唱歌,就是合适的中等强度。像快走、游泳、打太极这些都可以,每次30到60分钟,每周累计150分钟就够了,不用追求高强度。 不管选哪种运动,糖友都要记住一个关键步骤。运动前测一次血糖,运动后15分钟再测一次,连续测一周。这样就能摸清自己身体的规律,知道哪种运动、什么时间点适合自己。 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点,运动后不要马上坐下休息。慢慢走5到10分钟,让心率逐渐降下来。突然停止运动,血液回流不畅,也可能间接影响血糖稳定,这点老年糖友尤其要注意。 最后提醒一句,运动时一定要带两样东西。一样是糖果或饼干,万一出现头晕、心慌的低血糖症状,能及时补救。另一样是病情卡,上面写清姓名、病史和联系方式,防止意外发生。 糖友们要明白,运动控糖的核心在“对”不在“多”。空腹和高强度这两个坑,千万别再踩了。选对运动方式、控制好强度和时机,再配合监测,血糖才能越动越稳,身体也会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