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要背古诗,数学解奥数,英语教拼读,我这是要考教师资格证的节奏?”近日某家长的吐槽视频获百万点赞,道出无数家庭的教育困境。如今的家长,既要当“全科助教”批改作业,又要做“活动策划”筹备亲子项目,甚至得懂教育心理学,难怪网友调侃“家长与老师只差一本证”。 但真相远比调侃扎心。北京某小学的家长义务清单包含12项职责,从课堂助讲到设备维护无所不包;成都某初中要求家长掌握二次函数知识点,否则连错题都讲不明白。更让人焦虑的是,2025年教师资格证通过率仅30%,需掌握300余个教育专业知识点,家长仅凭“自学成才”根本无法企及专业高度。南京某小学因强制家长批改试卷被教育局约谈,正是这种“教学外包”乱象的缩影。 转折点在2025年9月,教育部《家校共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作业批改、课程讲授等专业任务必须由教师完成。杭州试点的“家校责任清单”,将家长职责限定在习惯培养、情感支持等6项,让教育回归本位。上海推出的“科学育儿指导师”认证,更让家长明白:好的家庭教育不需要复制教师角色,而是用言传身教滋养孩子品格。 其实教育从来不是独角戏。老师的专业是传道授业,家长的核心是情感陪伴,就像杭州试点证明的那样,明确边界才能实现家校共赢。不必逼自己成为“无证教师”,放下焦虑,做好孩子成长路上的温暖陪伴者,就是最成功的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