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舰长,是真狠人!福建舰的舰长,是个狠绝色! 厉害到什么程度?据说当年他开着沈阳舰去小日子周边溜达,连睡觉眼睛都得留条缝,死死盯着雷达屏幕。不是资历熬出来的官,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将才。 这位山东大汉的狠劲,早在沈阳舰服役期间就展露锋芒。 作为北海舰队的防空主力,051C型驱逐舰搭载着48枚垂直发射舰空导弹和“顶板”三坐标雷达,性能虽强却对操作要求极高。 陈治国当副舰长时,不搞花架子训练,反倒专挑远海复杂环境练硬功。 他每天雷打不动组织雷达操作手练“盲判”,故意关掉辅助显示,只留原始回波让官兵识别目标。 有次模拟演练,他特意在雷达信号里混入商船、海鸟甚至鲸鱼的杂波,有个新兵接连认错三次,他干脆陪着一起练到凌晨,直到对方能精准区分每类信号。 这种对细节的死磕,在2011年的实弹演习里见了真章:两批带强干扰的靶弹呈“冰糖葫芦式”袭来,沈阳舰在他的沉着指挥下精准拦截,这在当时可是海军首次完成这类高难度拦截任务。 他的狠劲不止针对旁人,对装备更是“抠门”到了极致。 沈阳舰的垂直发射单元是核心装备,海边高盐高湿的环境本就容易腐蚀接口,他索性定下规矩,每周亲自带队检查,带着工具逐个拧螺丝校验,较真程度堪比专职机械师。 有次发现一枚导弹接口有细微锈迹,他当即叫停训练,组织全舰复盘维护规范,还牵头改良了密封装置,这套方法后来直接在舰队推广。 不过,担任北海舰队训练中心主任后,他把这份狠劲又用在了创新上。 他把计算机模拟系统玩出了新花样,设计的“近海到远洋全场景对抗”科目,让上千官兵在虚拟战场里练出了真刀真枪的反应,有老舰长直言“他设计的科目,比实战还熬人”。 2022年接过福建舰舰长任命书,陈治国的狠劲总算有了更大的施展舞台。 这艘8万吨级的电磁弹射航母,光是电力系统的复杂程度就远超驱逐舰一个量级。 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铺盖搬到机房隔壁,三个月里跟着工程师逐页吃透每一套线路图,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标注。 2024年海试时,电磁弹射系统的动力输出稳定性成了棘手难题,他带着团队蹲在弹射器旁实时测数据,连续72小时没合眼,硬是把每次弹射的误差控制在0.3%以内,比设计标准还严了两个量级。 有人劝他轮班休息,他却笑着摆手,这玩意儿要是出偏差,掉下去的是舰载机和飞行员,我哪敢睡踏实。 解决了弹射难题,福建舰入列前,他又啃下了电磁兼容这块硬骨头。 航母上雷达、通信、弹射等系统同时运转时,很容易出现电磁干扰,这在国际上都是公认的难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他牵头成立专项小组,带着官兵在不同海况、不同负载下反复测试,把上千组数据绘成直观图表,终于摸透了设备运行规律,找到了最优的设备开启时序。 2025年11月入列后首次编队训练,面对复杂电磁环境,全舰雷达探测精度丝毫未受影响,歼-15舰载机的起降效率还比预期提高了15%。 而上千名官兵的统筹管理更见他的功力,他把驱逐舰时期的“岗位责任卡”制度升级后搬到航母上,每个战位的操作标准、应急流程都细化到厘米和秒,连炊事班都清楚,战时该如何在颠簸中保障热食供应。 这份狠劲的背后,是对海军使命的通透理解。 当年沈阳舰巡航时,他让信号兵每隔一小时就发一次“中国海军”的呼号,不是为了炫耀武力,而是要让全舰官兵记住“走得远更要站得稳”的道理。 如今站在福建舰的甲板上,他每天都会绕着舰载机转一圈,不是单纯检查装备,而是观察官兵操作时的眼神够不够专注。 从7000吨驱逐舰到8万吨航母,变的是舰艇吨位和装备复杂度,不变的是他“真刀真枪”的行事准则。 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深蓝,最缺的就是这种把每一次训练都当实战、把每一套装备都摸透的狠人。 陈治国的履历恰恰证明:所谓将才,从来不是靠资历熬出来的,而是在风浪里实打实拼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