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8月23日,福建水师26艘战舰,在10艘法舰的突然袭击下,仅仅30分钟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11-10 11:50:53

1884年8月23日,福建水师26艘战舰,在10艘法舰的突然袭击下,仅仅30分钟就全军覆没,福建船政大臣张佩纶在开战一瞬间就吓的昏死过去,被手下抬着逃跑了。 你敢信吗?这场被西方媒体称为“一场一边倒的屠杀”的海战,其实早在几个月前就埋下了祸根。 当时法国已经在越南战场占据上风,孤拔率领的远东舰队早就憋着劲要找中国水师的麻烦,而清廷还在为“战还是和”争论不休,硬生生错过了备战的最佳时机。 福建水师的起点其实不低,1866年左宗棠创办船政时,不仅造舰船,还办学堂,连洋教习都请来手把手教,第一批学员里就有后来翻译《天演论》的严复。 可谁能想到,二十多年过去,这支舰队非但没进步,反而越活越倒退,战舰还是初创时的老底子,木质船身外面只包了层薄铁,跟法军的铁甲舰比,简直就是纸糊的。 更让人揪心的是弹药,有史料记载,当时水师库存的炮弹里,近七成是不能炸的教练弹,里面填的不是火药,是沙土和木屑,士兵们私下里都说“这是让我们拿着烧火棍打仗”。 张佩纶这个船政大臣,说出来可能没人信,他这辈子没见过几次真正的战舰,之前在京城靠写奏折弹劾人出名,属于典型的“纸上谈兵”型官员。 清廷把他派到福建,说白了就是想找个敢说话的“清流”撑场面,可打仗这事,哪里是笔杆子能搞定的? 他到任后,也曾硬着头皮去江边看舰队,可看到战舰锈迹斑斑,问起弹药储备,将领们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他才明白这差事就是个烫手山芋。 更坑的是清廷的“避战令”,法军舰队大摇大摆开进马江的时候,清廷严令水师“不准先开炮,不准起锚,不准阻拦”,等于把脖子伸到别人刀下。 法军旗舰“窝尔达”号就停在福建水师“扬武”号旁边,两舰相隔不过几十米,法舰士兵甚至能看清清军士兵的脸,还故意在甲板上炫耀武器,挑衅意味十足。 8月23日那天下午,天气特别闷热,江面上一点风都没有,福建水师的士兵们还在甲板上闲聊,突然听到法舰上传来一声炮响,紧接着就是漫天的炮弹呼啸而来。 “扬武”号作为旗舰,第一个被击中弹药舱,巨大的爆炸声把船身都掀起来了,甲板上的士兵瞬间被火焰吞噬,惨叫声、爆炸声混在一起,江面上顿时乱成一团。 “福星”号管带陈英是个硬骨头,他见没法起锚,就下令砍断缆绳,开着船直冲法军舰队,嘴里喊着“今日必死,然也要让法军尝尝我们的厉害”。 可法军的铁甲舰实在太坚固,“福星”号的炮弹打上去就像挠痒痒,反而被法军密集的炮火击中,船身迅速下沉,全舰70多名官兵没一个退缩,全部殉国。 “振威”号更惨烈,船身被鱼雷炸成两段,下沉的最后一刻,炮手还瞄准法舰开了一炮,正好打中敌舰的弹药补给舱,让法军也付出了一点代价。 而此时的张佩纶,在船政衙门里听到第一声炮响,腿就软了,脸色白得像纸,嘴里不停念叨“完了完了”,没等手下反应过来,就直挺挺地昏了过去。 手下人吓得魂飞魄散,赶紧找了顶轿子,把他抬着往城外鼓山跑,跑的时候太慌张,官印都掉在了衙门门口,后来被百姓捡到,当成了笑柄。 30分钟,真的就只有半个时辰,福建水师26艘战舰要么沉没,要么被俘,800多名官兵葬身江底,而法军仅仅伤亡30多个人,战舰一艘都没沉。 坦白讲,张佩纶的逃跑确实丢人,但把这场惨败全算在他一个人头上,也太不公平了。 当时的清廷,上到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园子,下到地方官员中饱私囊,整个体系都烂透了,就算换个军事奇才来,也很难扭转败局。 士兵们有骨气,愿意为国捐躯,可没有先进的武器,没有合理的指挥,没有备战的主动权,再硬的骨气也扛不住敌人的炮弹。 要知道,当时法国海军已经普及了后装炮和铁甲舰,而福建水师还在用前装炮,射程不如人,威力不如人,连防护都不如人,这场仗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 更可悲的是,清廷直到战败后,还没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反而想着割地赔款息事宁人,这种麻木和懦弱,比战败本身更让人寒心。 马江海战的血债,不是某一个人的过错,而是一个腐朽王朝的必然结果,是落后就要挨打的最真实写照。 现在再看中国海军劈波斩浪,航母编队巡弋大洋,再也没有人敢轻易挑衅,这都是用先辈的鲜血和教训换来的。 历史从来不会重复,但会惊人地相似,铭记马江海战的惨败,不是为了记恨,而是为了警醒自己,永远不能再回到那个任人宰割的年代。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0 阅读:119
紫蓝谈社会趣事

紫蓝谈社会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