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美国以“打服对手”坐稳霸权,现在面对中国,为何没有了底气。从二战时期看,美国

友绿聊历史 2025-11-10 09:17:47

过去美国以“打服对手”坐稳霸权,现在面对中国,为何没有了底气。从二战时期看,美国无疑是采取“打服对手”为主的外交战略,进而坐稳霸主之位,不得不说,一开始美国的地位确实难以撼动,不论是原子弹的引爆还是在中东搅动风雨。可以说是完全变成了当时的现代化战争教官,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来自于先进装备跟战法的压力,所以才有了后续的美苏争霸,再到美俄和中美之间的对峙,但现在美国境况不同。   我们能够看到,美方一直以来秉持的压制姿态在面对中国时失去了效用,跟以往的伊拉克、南联盟等势力完全不同,这导致美方被迫意识到武力无法在中美博弈当中起到决定作用。   只能去选择中美互相商讨然后解决争端的道路,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首先,外交上的话语权依仗于军事实力,从现在的国际局势来看能够明显看出这一点。   美方崛起的时代有美苏两个巨无霸国家,到了苏联解体后又有联合国组织的架构推动国际事务,因此,中方能够跟美方对峙,且不落下风的关键在于军事力量的发展。   从抗美援朝时期缺少空军海军势力的窘况,到现在的三航母入列,中国的军事实力无疑是完成跨越的,而美方对中国的评价也是做出很大变化,从一开始的装备客观差距。   到现在强调中方缺乏实战经验,可见美方已经无法从装备性能方面完成压制,只能转变方向,这就能很明显的看出,中国的军事实力不是美方能够忽视的影响因素,只能谨慎对待。   当然,苏联对比美国来说,军事实力照样不容小觑,但最后却没能撑住跟美国的军事竞赛,我们就能够看出军事实力很关键,但并非支撑地位稳固的全部因素,经济体系也同样重要。   美国在二战后选择经济转型,显然是抓住了这一点,不希望走上苏联的老路,进而搭建起了美元的体系,那些对美依赖程度较高的国家,根本没有跟美国讨价还价的空间。   就比如伊朗,明明采取对美抵制的态度,但因为自身的经济依赖,无法采取符合战略方向的外交态度,但中国主张多元经济体系,这导致中美关税战打了这么久,急的反而是美方。   除此之外,中国更进一步,选择的是制造业发家的战略,在经济体系较为完善的情况下,拿出了完整的制造业供应链,而美国才刚开始主张制造业回流,双方的行动产生差异。   进而产生美国军备维护不足,需要花费更多资金的情况,这样一来,中方制造业的优势其实弥补了很多领域的竞争缺口,甚至凭借制造业的有利因素,让美国担忧自身供应链。   另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让中美竞争更为复杂,不太可能出现像美苏冷战一样的局面,大概率只能停留在竞争合作并存的阶段,所以美国无法彻底采取敌对态度。   参考资料: 国际观察|“中国争霸论”是美西方“自我投射”丨新华网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友绿聊历史

友绿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