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咖啡馆”更名引热议,加小字“要潮”整改遭批缺乏诚意 最近一家叫“人民咖啡馆”的连锁品牌火了,但不是因为咖啡好喝,而是因为用“人民”当店名引发了大争议,最后不得不改名。 一、为啥这家咖啡馆会引发争议? 这家咖啡馆的装修特别有特点,红色主调,店招牌的“人民咖啡馆”字体看着和《人民日报》的报头特别像,还摆着老式搪瓷缸、印着五角星,满是怀旧感。靠着这些设计它很快在网上走红,吸引了很多人打卡,在全国18个省份的20个城市开了近30家店,还想继续扩张。 但问题也出在这些设计上。大家觉得“人民”这两个字可不一般,是宪法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核心词,特别严肃、神圣,不能拿来随便做商业营销。而且一杯咖啡卖30块左右,网友吐槽一点也不“人民’”,说这是碰瓷式营销,把爱国情怀和集体记忆拿来赚钱。 二、不光惹众怒,还触碰了法律红线 其实这家咖啡馆的母公司早就想注册“人民咖啡馆”的商标,但好几次都被国家知识产权局驳回了。律师说,根据《商标法》,像“人民”这种有公共属性、政治内涵的词,不能拿来当商标用,不然容易让大家误解品牌性质,还有不良影响。 可公司没管这些,明明注册的是“要潮人民咖啡馆”“潮人民咖啡馆”,实际开店却一直用“人民咖啡馆”当招牌,故意弱化“要潮”这两个字,这已经涉嫌违法了。 三、媒体批评后,品牌道歉但整改不彻底 11月7日,人民网评直接发文说“‘人民咖啡馆’,不妥!”,明确指出“人民”一词不能亵渎、不能滥用。11月8日,品牌就发了道歉声明,说要整改,把中国大陆所有门店都改名为“要潮人民咖啡馆”。 但整改的过程却乱糟糟的:有的门店很快遮住了旧招牌,可南昌、沈阳等地的门店说没接到通知,还在用老招牌;北京、上海的一些门店虽然加了“要潮”两个字,但字体特别小,一眼看上去还是“人民咖啡馆”,被说没诚意;更让人不满的是,中国香港、澳门和海外的门店还保留着“人民咖啡馆”的名字,大家觉得这是投机取巧。 四、生意没受影响,但问题还没解决 有意思的是,改名后咖啡馆的生意并没变差。北京、长春等地的门店还是有很多人排队打卡,长春的门店还把咖啡价格降到了20元以内,最便宜的美式才9.8元,想贴近“人民”的定位。 可问题还没彻底解决,店里的咖啡杯、包装袋上,还印着“人民咖啡馆”“人民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字样。大家都在疑问,这到底是真整改,还是只做表面文章?
说到底,“人民”不是随便能用的商业噱头,它承载着大家的情感和公共利益。这家咖啡馆要想真正被大家认可,不光要改招牌,更得在价格、品质上真正贴近“人民”,不能再打擦边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