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在旧时代的王家卫 】王家卫“塌房”了吗?编剧“古二”(原名程骏年)10月底曝出的一波《繁花》“剧本会录音”,因内含王家卫和编剧秦雯(《繁花》《我的前半生》《赘婿》《流金岁月》的署名编剧)私下议论游本昌、陈道明、唐嫣、倪妮、刘诗诗、金靖等演员的内容,瞬间引爆舆情。
当听到录音里的王家卫对合作伙伴言辞刻薄轻浮,很多人心中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家人设瞬间破灭。但对于早就熟知港圈旧事的人们来说,与其说是“墙倒众人推”,不如说这只是一场迟来的认知同步。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古二此前为期两年的编剧署名维权行动及9月曝光的录音均未激起多少水花,这一次靠着各位被蛐蛐的明星热度,瞬间霸榜热搜。公众对行业八卦的兴趣和窥私欲,远高于对知识产权纠葛的关注。
吃瓜群众没有一竿子打死王家卫过往的艺术成就,而是审视其中的“剥削”行为。这位开辟独特影像美学的文艺标杆,“不写剧本”“试图藏护照扣着演员”“让人一拍拍几年结果把人一剪没”的叙事,如今正面临“反噬”。
大家开始不再无条件地仰望那副墨镜,而是更想直视镜片后的眼睛。王家卫的人设,也从一个被作者权威无限抬高的艺术神话,逐渐变成一个可以批评,甚至被打上“剥削”年轻人标签的职场“老登”。
无论是王家卫,还是其他大导演,抑或是整个娱乐圈行业生态,由古二这个“双输好过单赢”的独特鱼死网破型爆料解开的冰山一角并非是要“推倒”哪一个人,而是让所有人意识到——当今的影视行业,早该打破这种陈旧的等级壁垒了,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无论是导演还是行业,都不能因为“艺术”的光环主动或被动地困在旧时代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