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始于网恋的婚姻,最终在家庭矛盾的积怨中走向血腥终结。近日,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则一审判决书,揭露了一起因家庭纠纷引发的故意杀人案——男子杨某因长期家庭矛盾对妻子尹某心生怨恨,竟在妻子洗澡时将热水器不锈钢管通电,致其触电身亡。法院最终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杨某无期徒刑,判决中提及的“司法温度”与14岁女儿的求情信,让这起悲剧更添复杂意味。 案件的根源,是一段纠缠多年的婚姻。2010年,杨某与尹某通过网恋相识相恋后步入婚姻殿堂,然而婚后的生活并未如预期美好。婆媳关系紧张、日常琐事摩擦不断,让两人的感情逐渐破裂。2014年12月至2017年4月间,夫妻二人两次离婚又复婚,反复的拉扯并未化解矛盾,反而让杨某心中的怨恨不断累积,对尹某的敌意日渐加深,为后续的极端行为埋下隐患。 2023年3月,矛盾彻底爆发。在尹某进入浴室洗澡时,杨某明知将热水器不锈钢管通电会造成触电危险,仍蓄意实施了这一行为,直接导致尹某触电身亡。案发后,杨某被警方抓获归案,其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且犯罪手段残忍,后果严重,依法本应予以严惩。 然而案件审理过程中,一个特殊的情节引发了法院的考量——杨某与尹某的两名未成年子女(其中14岁女儿为主)向法院提交了求情信。孩子们在信中表示,父母离世与父亲入狱的双重打击,让他们失去了完整的家庭,希望法院能从轻处罚父亲,让他们未来仍有机会与父亲团聚。这份饱含无助与期盼的求情信,成为法院量刑时的重要考量因素。 法院在判决书中指出,故意杀人罪是严重侵害他人生命权的重罪,但结合案件具体情况,杨某无犯罪前科,归案后如实供述罪行,具有坦白情节。更重要的是,两名未成年子女均系无辜者,母亲离世后,父亲若被判处极刑,孩子们将彻底沦为孤儿,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出于对未成年人权益的特殊保护,以及修复家庭关系、给予孩子精神抚慰的考量,法院决定在量刑建议基础上酌情从轻处罚,最终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杨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判决公布后,“司法温度”与“罪行轻重”的平衡引发热议。有网友认为,杨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后果极其严重,从轻处罚是否有违公平;也有网友表示,法院的判决兼顾了法律威严与人文关怀,既严惩了犯罪,又为两名孩子保留了家庭的一丝希望,避免了悲剧的进一步扩大。 法律专家指出,我国刑法在量刑时不仅要考虑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也会兼顾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本案中,法院对杨某从轻处罚,并非忽视其罪行的严重性,而是综合考量了坦白、未成年子女求情等多重情节,体现了“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既维护了法律的底线,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无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目前,一审判决已生效,杨某将在监狱中度过漫长刑期,而两名孩子的成长之路,也注定要在缺失母爱、父亲入狱的阴影中艰难前行。这起悲剧也给世人敲响警钟:家庭矛盾的化解需要理性沟通,任何时候都不能突破法律与道德的底线,极端行为只会让亲情破碎、家庭崩塌,最终付出惨痛的代价。
一段始于网恋的婚姻,最终在家庭矛盾的积怨中走向血腥终结。近日,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
婚姻家事法观止
2025-11-08 20:33: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