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真是缺乏远见,在云南待了那么久,手握十多万精兵,这时候如果南下东南亚,攻下泰国、老挝、越南等地,450多万平方公里,差不多相当于半个中国,不用和康熙硬碰硬,还可能获得康熙的支持,民族英雄的称号肯定是跑不了的。 吴三桂在云南经营多年,虽然清廷给的编制是三万人,但凭借云南的税银、矿产和与边地的商贸往来,他偷偷扩充了军队,手中精锐超过十万,这些人都是他亲自训练、长期跟随的老部下,忠诚度极高。 云南几乎成了他的领地,地方官员得靠他任命,税收进他的账,清廷派来的官员到了昆明,也要先看他脸色行事,在云贵这一片,他就是土皇帝。 当时的东南亚局势正乱。暹罗、越南、老挝内部冲突不断,政权更替频繁,没有谁能稳住局面,如果吴三桂调转方向,从云南南下,这些国家很难形成抵抗。 凭他多年征战积累的经验,以及手下的精锐铁军,拿下这些地方并非难事,更何况,那片土地气候条件优越,资源也不差,用来建立新根据地,完全有可能成为他稳固势力的根底。 但也有人认为,吴三桂即便占下了东南亚,也难守长久,当地人语言文化不同,对他未必服气。但从清朝入关后的统治经验可以看出,只要不让百姓受苦,把秩序恢复、生活安定,多数人不会反抗。 吴三桂聪明,懂得拉拢人心,要稳固新政权,他完全可以与当地贵族合作,分他们利益,设立傀儡王公,既不费力又能稳局,只要他懂得利用既有的社会结构,不必管得太细,就能站稳脚跟。 如果他真走了这条路,康熙的态度很可能会不一样,吴三桂是清廷的大麻烦,但若他不是在中原起兵,而是跑去南方开疆,康熙或许不但不会阻拦,还可能乐见其成。 那样他离京城更远,对清廷的威胁反而小了,对康熙来说,与其花心思防一个强藩造反,不如让他去外边打天下,替朝廷稳住南方,如果吴三桂懂得这层道理,他完全有机会退一步,换来立于不败的地位。 只可惜,他最终没走这条路,吴三桂想要的不是做南方王,而是中原的主,他的一生都围着“谁是天下正统”打转,心里放不下那把龙椅,南方的热土在他眼中只是一片偏远之地,哪怕能立国称王,也不及进占北京来得光明正大。 这种对中原权力的执念,让他最终把路走死,等到三藩之乱平定,他的家族、人脉、财富都随着战火一同消失,只留下一个臭名昭著的名字。 如果吴三桂当年南下,他或许就不会是“乱臣贼子”,而会变成一个新天地的开创者。但可惜的是历史没有如果! 你怎么看,他当年若真这么做,结局会不会改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