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还以为美国掌握了页岩油技术的新突破,没想到他们突破的却是环境保护的底线! 页岩油开采的关键在于水力压裂,这种方法要把大量水和化学物质强行送到地底,把深层油气逼出来,可这样一来地下水环境也变得越来越糟糕,大量化学品渗入了水层,污染开始加剧,美国很多产油区原本清澈的井水变得不能饮用,报告显示不少有毒物质超标,连甲烷都混进了自来水。 生活在这些地方的居民不得不靠瓶装水生活,渔民发现鱼变少、质量也下降,农田被废水伤到后很难再种上庄稼,地下水污染修复非常困难,很可能几十年也恢复不了,许多生态破坏几乎无法逆转。 经济利益是推动美国走这条路的主要动力,企业更多是考虑开采利润,出问题后也只是象征性赔偿,历史上像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流域就因工业污染遭到严重破坏,虽说投了大钱去治理,可留在河里的重金属污染到现在都没根除,页岩油确实带来了短期经济和能源上的独立,然而环境“旧账”开始显现,长期治理成本难以估量。 中国选择的路线则完全不同,从光伏发电、储能到特高压输电,新能源体系逐渐完善,全国各地无论西部沙漠还是城市屋顶,光伏板像铺开的小电厂一样为全国输送绿色能源。 随着技术进步,光伏用电已经能和煤电比价,新能源的普及成本大幅下降,带动了中国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针对新能源“看天吃饭”的短板,中国持续研发储能技术,应用大规模储能和先进电网使得供电变得均衡可靠。 同时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等合作把成熟的清洁能源技术推广到海外,推动全球绿色发展,新能源的降价也带动了清洁制氢等新技术,为低碳能源应用打开更多可能。 两条路径一对比,美国注重眼前利益忽视环境保护,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中国聚焦长远,把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目标,短期看页岩油让美国风光了一阵,但随着环境负担加重,清洁能源带来的长远效益会不断凸显,未来属于哪种方式答案已经很明显。 大家怎么看中美能源发展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