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专家!” 经济学家吴晓求教授表示,老百姓都没收入了,还在刺激消费!这种

波览历史 2025-11-08 14:11:05

“这才是真专家!” 经济学家吴晓求教授表示,老百姓都没收入了,还在刺激消费!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网友认为句句说到老百姓的心声上!一定要增加人民的收入,不然的话,这个矛盾会越积越大。   吴晓求教授的发声之所以能瞬间戳中大众神经,本质是戳破了“无收入支撑谈消费”的逻辑泡沫。   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5%。   看似亮眼的数据背后,是160万亿元的住户存款规模和61.4%居民倾向“更多储蓄”的现实反差。   没有稳定收入和完善保障做后盾,再热闹的消费刺激也只是昙花一现。   各地新一轮消费券发放潮,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湖南投入1亿元发放消费券,覆盖餐饮、家政等民生领域,上海推出夜间专用消费券带动夜宵客流增长40%,贵州餐饮消费券专攻线下实体商户。   这些政策看似精准,却难掩结构性短板。   湖南消费券设置5元到500元多档面额,可近八成灵活就业人员月均收入在2000元及以下,即便5元小额券,对他们而言也是“能省则省”的额外支出,而非刺激消费的动力。   上海夜间消费券拉动了商圈客流,但县域以下地区连锁超市覆盖率仅32%,品牌餐饮覆盖率21%,农村居民即便有钱,也难找到合适的消费场景。   消费刺激的核心矛盾,在于政策未能精准匹配不同群体的真实需求。   2025年灵活用工平台就业群体中,24岁以下青年占比接近六成,本科及以上学历超六成,他们偏好线上数字经济类岗位,却面临激烈竞争,近八成月收入不足2000元。   这部分年轻群体有消费意愿,却被收入限制。   而背负房贷的中年家庭,深圳、北京等城市房贷月供占收入比例普遍超60%,每月结余仅够维持基本生活,根本无力响应大宗消费刺激。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但消费倾向却低7个百分点,缺乏高品质消费场景的现实,让他们的消费需求被硬生生抑制。   企业经营困境与居民收入的绑定关系,更让消费刺激陷入两难。   2025年二季度数据显示,66.9%的小微企业采取降本增效措施,31.8%选择降薪裁员,34.7%缩减办公面积。   中小企业吸纳了全国79%的城镇就业,它们的生存压力直接转化为居民的收入压力。   餐饮服务、生产制造类岗位占据灵活用工需求的四成以上,这些岗位时薪多在20元左右,部分体力劳动岗位甚至更低,收入的不稳定性让从业者不得不把每一分钱都存起来。   企业不敢扩产,居民收入缩水,消费市场自然疲软,形成恶性循环,这正是吴晓求教授强调“市场经济信心”的关键所在。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提升消费便捷性的同时,也加剧了收入分化。   线上零售平台的低价竞争让30%的实体商户利润下降,被迫降薪裁员;外卖、网约车等平台的算法派单模式,让灵活就业人员时薪持续走低。   值得关注的是,2.1亿灵活就业者中,仅45%参加社保,70%参保者会因收入不稳定而停缴。   医疗、养老的保障缺口,再加上育儿、房贷等刚性支出,让居民不得不陷入“拼命攒钱”的状态。   央行数据显示,居民储蓄首要动机是“应对突发支出”,占比38.6%,房贷还款储备和育儿托育支出紧随其后,传统医疗、养老储备占比已降至12.5%。   短期刺激政策的“挤出效应”,更让消费复苏之路雪上加霜。   2025年多地发放消费券的资金规模动辄上亿,湖南1亿元、上海5亿元、贵州3000万元,这些资金多来自地方财政。   为弥补资金缺口,部分地区削减了民生领域支出,教育、医疗、社保补助支出同比均出现下降。   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直接加剧了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   某中部省份发放120亿元消费券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均补助标准未按预期提高,基层医院设备更新资金被压缩,居民医疗焦虑加重,储蓄率同比上升2.3%,消费券带动的增长被完全抵消。   吴晓求教授反对的不是刺激消费本身,而是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   2025 年中央财政虽安排就业补助资金 667.4 亿元,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 700 元,但这些民生投入仍需时间落地见效。   网友的反馈很直接:“不是不想消费,是未来的支出太多没着落”“房贷要还、孩子要养、老人要照顾,每一笔都是刚性支出,谁敢乱花钱”。   另外,吴晓求教授的观点之所以被称为“真专家之言”,正是因为他看透了消费的本质。   消费不是靠政策“催”出来的,而是靠收入“撑”起来的,靠保障“托”起来的。   灵活就业人员需要更稳定的收入和完善的社保,小微企业需要更宽松的经营环境,农村地区需要更多元的消费场景,这些才是激活内需的关键。   各地的消费券发放或许能带来短期的数据增长,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只有让企业活起来,让居民收入稳起来,让民生保障实起来,消费市场才能真正复苏。  

0 阅读:10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