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廖昌永演出成功结束后,美滋滋地回家了,妻子却对他冷言冷语,顿时他就懵了:“我又哪儿做错了?”妻子又给他泼了盆冷水:“你表演的哪儿是斗牛士啊?简直是斗鸡!” 1988年的上海音乐学院,廖昌永刚刚踏进校门,钱袋里总是捉襟见肘,他每个月都会准时接到一笔没人署名的小额汇款,附着一张写着鼓励话的小纸条。这点钱刚好能让他不用天天吃最便宜的素菜,也终于可以不必为了演出服而发愁。 他以为是学校帮了他,但很快,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发现汇款单上那笔迹,和同校钢琴系的四川老乡王嘉一模一样。廖昌永这才明白,原来一直暗中支持自己的,就是那个看起来高高在上的女同学。 廖昌永出身四川贫瘠的农村,父亲去世得早,母亲和三个姐姐带着他过日子。小时候,他帮家里干农活,想着以后要靠体育吃饭,早点帮家里减轻负担。 谁想到上了高中后,一次合唱比赛让他的好嗓子被音乐老师发现。于是他进了省歌舞剧院学唱歌,有天分也够拼,每天练到最后一个离开琴房。 可就算如此,进上海音乐学院的日子依然不轻松。尤其是学费和生活费,让他和城市里长大的同学比,总像隔着一道墙。这时,王嘉的悄悄资助,成了他能安心唱歌的保障。 王嘉家条件宽裕,没有生活压力,乐于助人却从不张扬。起初,她担心直接送钱会让廖昌永没面子,干脆什么也没说,只在汇款单上写了几句暖心的话。两人在音乐上的交流愈发多起来,慢慢的也有了感情。 这事被揭穿后,廖昌永感激得说不出话,也终于放下了心里的自卑。毕业后,两人顺理成章在一起,王嘉家不但没为儿女之情设门槛,还直接资助廖昌永读研究生。王嘉后来干脆放弃继续演奏钢琴,选择留校任教,用更稳定的收入来全力支持老公追梦。 有了王嘉的一路陪伴和帮助,廖昌永的路越走越宽。他接连在国际比赛上获奖,成了台上响亮的男中音。每当外界为他的演出喝彩时,王嘉却最挑刺,不管廖昌永多满意,她总能找到细节上的问题。 一次演完一出歌剧,自觉发挥稳妥的廖昌永回家,本以为是奖赏,王嘉却直截了当地指出他的表演缺少气势。这些来自身边人的善意批评,成了廖昌永持续成长的动力,也让他的舞台越来越有分量。 事业步入高峰后,廖昌永没有忘记亲情。他用赚的钱让姐姐们过上了更好的日子,母亲也被接来身边安养。 在这些年里,不管廖昌永多忙,母亲的生活都是王嘉细心照看的,婆媳相处得非常和睦。母亲常夸儿媳孝顺懂事,她觉得家能这样团结,儿子事业有成,都是王嘉帮着撑起来的。 舞台上的闪耀、背后的默默付出,以及家庭里的温情,都互相交织着,支撑着廖昌永成为如今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