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儿科学的奠基人,创办了北京第一家儿童医院,挽救了成千上万名儿童的生命!他

轩叔观察 2025-11-07 17:36:32

他是中国儿科学的奠基人,创办了北京第一家儿童医院,挽救了成千上万名儿童的生命!他就是“中国儿科之父”——诸福棠![给你小心心] 那个从小被白喉、伤寒反复折磨的男孩,或许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守护千万孩子的“儿科之父”。 当病痛成为童年最深刻的记忆,诸福棠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不是屈服于脆弱,而是用医学武装自己,去对抗所有孩子正面临的健康威胁。 1919年,他踏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启医学征程,八年后,这个总是埋头苦读的年轻人以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捧回了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和象征最高荣誉的“文海奖”。 在协和留校工作期间,他目睹了麻疹如何无情地夺走幼小生命。 1931年赴哈佛大学深造时,他带着一个明确目标,找到对抗麻疹的方法,在波士顿的实验室里,经过无数次尝试,他终于从胎盘中提取出球蛋白。 这项突破让麻疹预防成为可能,国际医学界为之震动,这项被称作“小儿福音”的发现,很快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无数生命。 战争年代,他怀揣着更大梦想,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诸福棠深感中国需要自己的儿科医学体系。 每个深夜,在昏暗灯光下,他伏案书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儿科专著,历时六年,80万字的《实用儿科学》终于在1943年完成。 这本书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成为几代儿科医生的启蒙读物,就在著作完成前夕,协和医院因太平洋战争被日军关闭。 看着生病的孩子无处求医,诸福棠与吴瑞萍、邓金鍌两位教授毅然决定自办医院,1942年春天,在北京东堂子胡同的一座小院里,北平第一家专业儿科医疗机构诞生了。 创业维艰,最困难时,诸福棠的夫人不得不变卖亲戚家产来购置急需药品。 新中国成立后,医疗事业迎来新生,1952年6月1日,在这个属于孩子的节日里,诸福棠和同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 将他们苦心经营十年的私立儿童医院无偿献给国家,这份礼物很快成长为更大的馈赠,受彭真市长委托,他着手筹建一座现代化儿童医院。 1955年儿童节,拥有600张病床的北京儿童医院正式对外开放,作为首任院长,诸福棠为医院亲手写下“公、慈、勤、和”的四字院训。 这四个字不仅刻在墙上,更融入医院的日常,从医生耐心问诊到护士轻柔操作,处处体现着这份初心。 他的远见不仅在于建院,更在于育人,我国儿科学界的多位领军人物,包括胡亚美院士、江载芳教授等都曾师从于他。 他对学生的培养无微不至,1984年,83岁高龄的诸福棠还连夜为学生杨永弘修改一封英文求学信,连标点符号都仔细斟酌。 这封经他润色的信件,最终帮助学生敲开了国际顶尖学府的大门。 晚年,即使身患多种疾病,他依然通过各种方式关注着儿科事业的发展。 1994年1月23日,这位将一生奉献给儿童健康的老人安详离世,按照他的遗愿,部分骨灰撒入了家乡无锡的太湖水下,与江南水乡永远相伴。 他主编的《实用儿科学》如今已更名为《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至今修订再版,继续指导着新一代儿科医生。 以他名字命名的“诸福棠奖”,每年都在表彰那些在儿科领域默默奉献的医务工作者。 从病弱孩童到儿科泰斗,诸福棠用一生诠释了何为医者仁心,他留下的不仅是医学突破和医院机构,更是一种精神传承。 “作为无锡人特别骄傲!原来诸福棠院士是我们老乡,他的故居就在东亭镇,下次带孩子去看看,这才是真正的榜样!” “实习时翻烂了《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现在第9版都出版了,增加了好多新内容,老先生当年在战乱里写书办医院,太难了,致敬!” “看完泪目了,我家孩子得麻疹时差点没命,现在能打疫苗真是福气,原来背后是诸爷爷这样的守护神,救了无数家庭!” “细节感人,83岁连夜帮学生改英文信,把私人医院捐给国家,这种无私现在太难得了,老一辈科学家才是真顶流!” 大家觉得最让他欣慰的会是什么?你或你的孩子又曾与儿科医生之间发生过哪些温暖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信息来源:CCTV

0 阅读:0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