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法院正式宣布了! 2025年11月6日,美国最高法院正式就总统特朗普任内推行的大规模“对等关税”政策展开激烈辩论。 特朗普本以为手握最高法院6比3的保守派优势,这场对等关税官司就能稳操胜券,毕竟其中3位保守派大法官还是他亲手提拔的,没成想口头辩论一结束,胜诉的天平反而悄悄往另一边倾斜,这波操作属实让不少押注他的人傻了眼。 核心问题不在于党派倾向,而在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从根上就踩了美国政治制度的红线,就算大法官们想帮衬,也得先过了法律条文和三权分立的坎。 特朗普搞的所谓“对等关税”,号称是“你对我征多少,我就对你征多少”,对中国累积关税高达104%,对越南、柬埔寨这些国家的税率也都在46%以上,看似硬气十足,实则是拿错了法律依据。 他援引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本来是给总统在战争、恐怖袭击这种真正紧急状态下用的,压根没赋予征收关税的权力,而美国宪法明明白白写着,征税权是国会的核心权力,总统没资格越俎代庖。 现在这起官司之前已经过了两级法院审理,不管是联邦贸易法院还是巡回上诉法院,跨党派的法官们一致判特朗普越权,这说明在“总统不能随便征税”这件事上,法律的共识比党派靠谱多了。 关税闹剧带来的实打实危害,也成了大法官们心里绕不开的疙瘩。美国数百家中小企业组成“我们为关税买单”联盟反对。 民调显示58%的美国人反对这项政策,73%的人都知道关税会让物价飙升,大法官们就算不关心民生,也得考虑判决带来的社会反响。 经济数据的惨状进一步拉低特朗普胜诉概率。关税落地后,纽约股市三大股指两天暴跌,道琼斯、标普500、纳斯达克跌幅均超5%,全球前500名亿万富翁单日财富蒸发3290亿美元,创2020年疫情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普通美国家庭也没逃过,税务基金会的数据显示,2025年每个家庭要多支出1300美元税费,2026年更是涨到1600美元,波士顿联储测算,新一轮关税可能让核心通胀率上升75个基点,加剧通胀压力。 特朗普一直吹“外国会为关税埋单”,但哈佛大学的研究早就戳破了谎言,35万余种商品的追踪显示,进口商品价格上涨4%,本国产品也涨了2%,最后埋单的还是美国企业和消费者。 最高法院的核心使命是维护三权分立,而不是当某个党派的工具。如果这次纵容特朗普用“紧急状态”当借口征税,未来任何一位总统都能照猫画虎,以各种“危机”为理由扩大权力,这对美国的政治体系来说是毁灭性的。 所以听证会上,保守派大法官尼尔·戈萨奇才会尖锐质问政府律师:“如果国会能把关税权力交给总统,那是不是连宣战权也能拱手相让?” 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也直接点出,关税是向美国民众征税,这是国会的权力。就算这些大法官平时倾向保守,但在“不能让总统无限扩权”这件事上,他们比谁都谨慎。 特朗普团队本来以为靠保守派优势就能翻盘,却忘了大法官们首先是法律人,其次才是有政治倾向的人,这场辩论让他们看清了现实,胜诉概率自然不升反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