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难怪卢秀燕和侯友谊不愿出席典礼! 2025年11月1日,台北市的国民党主席就职典礼搞得挺热闹,马英九带着深蓝支持者站台,韩国瑜还现场喊出“团结胜选”的口号,可台下偏偏少了两个关键人物,台中市长卢秀燕和前新北市长侯友宜。 卢秀燕给出的理由是“应付台中非洲猪瘟疫情”,可明眼人都记得,2024年赖清德就职台湾地区领导人时,她顶着蓝营内部骂声也要高调出席,还夸对方“有政治气度”,怎么到了自家人就职,就突然“公务繁忙”了? 侯友宜更干脆,连个像样的解释都没有,只通过办公室发了句“另有安排”,硬生生让新主席郑丽文的就职典礼少了两位地方“诸侯”的撑场,场面多少有些尴尬。 这事儿说穿了,跟“公务”半毛钱关系没有,核心就是郑丽文的改革主张,戳中了卢秀燕和侯友宜的“利益痛处”。 郑丽文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放了狠话:要推行“初选公平竞争”,还要求每位党代表招募百名新党员,重建基层动能。 说白了,这就是要打破国民党多年来“论资排辈”的潜规则,把党内资源从地方派系手里收回来,给韩国瑜、蒋万安这些新生代让路。 卢秀燕心里的小算盘谁不清楚?她守着台中这个蓝营中部“票仓”,本来盘算着靠朱立伦的“禅让”,顺理成章冲击2028年大选,现在郑丽文要搞“公平竞争”,等于断了她的“黄袍加身”路。 侯友宜的顾虑更现实,2024年大选失利后,他全靠新北的地方组织保住党内话语权,郑丽文的“基层改革”,说白了就是要稀释他手里的地方资源,这种时候不缺席表态,难道等着被削弱势力? 其实现在的国民党,派系斗争早就没了“理念之争”的遮羞布,全是赤裸裸的利益算计。 蒋介石时代虽然也搞“分而治之”,但至少还有绝对权威能压得住场子,现在没了核心,各个派系就跟占山为王似的,卢秀燕守着台中、侯友宜盯着新北、蒋万安握着台北,每个人都把地方当成自己的“私产”。 之前2024年大选,就因为各派系抢候选人、争经费,提名拖了半年才定下来,推出侯友宜后,各派又互不配合,连竞选口号都没统一,最后输得一塌糊涂。 可就算吃了这么大亏,还是没换来教训,现在连新主席就职都能闹成这样,可见“利益割据”已经深入骨髓了。 更讽刺的是,民进党也有派系斗争,英系、赖系斗得不可开交,但他们懂得“先赢选举再分账”,赖清德能把各派势力安排进公营体系,让竞争变成合作。 而国民党呢?每次有改革动作,中央想整合资源,地方就摆姿态、拆台,2023年的两岸青年创业政策,本来是个好机会,结果党内为了“谁主导对接”吵了半年,最后机会没了,选民信任也丢了。 现在的国民党,党员老龄化严重到离谱,四十岁以下的比例不到百分之三,年轻人根本不买账,可派系领袖们还在忙着算自己能拿多少资源、能多占几个席次。 郑丽文想搞改革其实也是没办法,国民党这些年丢了那么多阵地,从“执政党”跌到现在的地步,跟这种“各扫门前雪”的格局脱不了干系。 可她动了旧势力的奶酪,就难免被抱团抵制,卢秀燕和侯友宜的缺席,不过是这场权力博弈的冰山一角。 一个政党要是连内部团结都做不到,连基本的仪式感都懒得装,还谈什么赢选举、谋发展?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