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驴岛码头震撼现场!百艘渔船满载而归引发全城疯抢,老渔民含泪道出三十年来最肥美秋鲜即将告急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驴岛码头) 初冬的寒风尚未凛冽,青岛的海面却已沸腾。清晨的驴岛码头,百余艘渔船划破晨雾,带着深海的馈赠缓缓靠岸。船舱开启的瞬间,活蹦乱跳的梭子蟹、晶莹剔透的笔管鱼、青壳斑驳的虾虎倾泻而出,仿佛一场海鲜的狂欢盛宴。人群中爆发阵阵惊呼,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渔民抹去额角的汗珠,喃喃道:“这可能是今年最后一网‘黄金鲜’了……” 码头的喧嚣从第一筐渔获落地开始。梭子蟹挥舞着粗壮的螯足,试图挣脱束缚,却被渔民利落地捆扎成串;笔管鱼在筐中微微颤动,透亮的身躯映着朝阳;虾虎蜷缩着青斑外壳,与银光闪烁的鲈鱼、鼓眼鱼堆成小山。渔家大嫂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刚上岸的蟹子,35一斤!再晚可就没了!”市民们蜂拥而至,蹲在摊前仔细翻拣,一位从市区驱车两小时赶来的女士拎着沉甸甸的塑料袋笑道:“这鲜味,值得!” 渔船主人于福盛站在甲板上,目光扫过满载的船舱,嘴角扬起欣慰的弧度。他与大海搏击三十八年,深知每一网收获都是自然的恩赐。“立冬前这几天,海货最肥美。”他抚摸着磨出毛边的船舷,低声解释,“水温还没彻底降下去,鱼虾正拼命储备过冬的养分,肉厚膏黄,一口下去满嘴鲜甜。”他的手掌布满老茧,那是与缆绳、渔网纠缠半生留下的勋章。 收购商的冷链车早已候在码头一角。工人们手脚麻利地将分拣好的海鲜铺进冰箱,一名穿着工装的中年人抹去额汗:“这批货三小时内就能送到市区餐厅,晚上就能成餐桌上的‘压轴菜’。”他透露,随着出海渔船减少,梭子蟹价格已微涨,但老饕们仍愿为这口“限时鲜”买单。泡沫箱开合声中,海味的咸香弥漫整个码头。 老渔民王希和蹲在船头修补渔网,针线在粗粝的指间穿梭。他18岁随父出海,熟知每一处暗流与鱼群:“九月一网千余斤,现在一网百来斤,但品质反倒更顶。”他指向远处海面,叹息道,“再过几天,北风一起,蟹子躲进深水,虾虎也难觅踪迹,想尝这口鲜就得等明年了。”渔网上的破洞被细细缝合,如同缝合着与海洋的契约。 秋捕的丰饶背后,是海洋生态的微妙平衡。即墨区海洋发展局工作人员透露,水温下降导致鱼群分散,加之冬季风浪风险,七成小船已提前休渔。自然规律与可持续捕捞的共识,让这份“秋鲜”更显珍贵。但渔民们并未闲下来,检修发动机、晾晒渔网、学习新技术——冬闲时节,是为来年春天蓄力的开始。 市场另一端,城阳海鲜商贸城的摊主将最后一批梭子蟹装箱发往外地。“田横岛蟹子名气响,老客户早早就预订了。”他擦拭着柜台感慨,“现在抢的是‘鲜’,再过半月,就得靠贝类撑场了。”正如他所说,肥美的海蛎子、浑圆的海虹即将接棒,延续冬日餐桌的海洋之梦。 夕阳西下,码头渐归宁静。渔民们收拾着工具,谈论明年的计划,而市民家中飘出的姜葱炒蟹香,成了这天最温暖的注脚。这短暂而灿烂的秋捕季,不仅是一场味觉盛宴,更是一座城市与海洋的深情对话。 (来源|青岛早报) 青岛身边事 青岛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