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大汉奸赵玉昆被捕后,供出一名同伙,此人竟是解放军68军参谋长宋学飞,

尔说娱乐 2025-11-07 13:05:46

1950年,大汉奸赵玉昆被捕后,供出一名同伙,此人竟是解放军68军参谋长宋学飞,杨成武急称 误会,两人曾是战友,为何如今一人成了汉奸,一人成了高官?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河北人物】改造土匪部队的共和国将军宋学飞) 1950年初春的北平城,乍暖还寒。 公安机关在一次缉毒行动中意外抓获了一个化名赵质伦的毒贩,审讯时发现此人竟是潜逃多年的汉奸赵玉昆。 这个曾经在晋察冀地区横行一时的叛徒,如今蜷缩在审讯室的角落里,面色灰败。 在交代罪行的过程中,赵玉昆突然提到一个令人震惊的名字——解放军68军参谋长宋学飞,声称他们曾是同伙。 这个消息迅速传到华北军区司令部。 时任兵团司令的杨成武正在批阅文件,听到这个消息时,手中的钢笔在纸上顿了一下,墨迹渐渐晕开。 他抬起头,目光穿过窗户,望向远方的太行山,仿佛又回到了十多年前战火纷飞的岁月。 1937年深秋,河北易县的山道上,一个穿着褪色军装的汉子正在匆匆赶路。 他就是宋学飞,东北讲武堂毕业的高材生,曾经在东北军担任过炮兵连长。 九一八事变后,他随军入关,如今在战乱中流落到华北。 当地一支自称抗日救国军的队伍首领赵玉昆,三次登门拜访,恳请他出任参谋长。 赵玉昆是个粗人,早年当过土匪,因抢劫被关进县大牢,七七事变后趁乱越狱。 他拉起了一支队伍,虽然纪律涣散,但抗日的旗号打得很响亮。 宋学飞最终被他的诚意打动,答应帮他整顿部队。 在宋学飞的训练下,这支乌合之众渐渐有了正规军的模样,还在伏击日军运输队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1938年春天,杨成武率领八路军115师独立团来到易县开辟根据地。 赵玉昆主动率部接受改编,被编为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 改编仪式在一个打谷场上举行,赵玉昆穿着不太合身的八路军军装,宋学飞则站在他身后,神情严肃。 杨成武还记得,当时宋学飞特意找他谈过,提醒要注意赵玉昆的旧习气。 果然,改编后问题逐渐暴露。 赵玉昆过不惯艰苦生活,经常抱怨八路军不发军饷,还偷偷吸大烟。 更严重的是,他暗中培植亲信,排斥八路军派来的政工干部。 1939年冬天,在黄土岭战斗结束后,杨成武临时调动了第五支队的两个团执行任务,这引起了赵玉昆的疑心。 1940年3月2日,赵玉昆设下"鸿门宴",假意邀请根据地干部到良岗开会。 席间突然发难,胁迫在场人员随他投日。 当时宋学飞因父亲去世回乡奔丧,侥幸躲过一劫。 赵玉昆叛变途中还特意绕道宋家吊唁,这个举动后来给宋学飞带来了很大麻烦。 叛乱消息传回根据地,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在一次紧急会议上,有人直接指责宋学飞是赵玉昆的同谋。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与会者的目光都聚焦在宋学飞身上。 就在这时,组织科干事郑旭煜说了一句关键的话: "被怀疑的人往往最可靠,叛变的都是最受信任的人。" 这句话让杨成武下了决心,他当场表态要将宋学飞与赵玉昆区别对待。 此后的岁月证明了杨成武的判断。 宋学飞在抗日战争中屡立战功,从参谋逐步晋升为分区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他参与指挥了多场重要战役。 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他受命训练受阅骑兵部队,战士们骑着白马经过天安门广场的画面,成为经典的历史镜头。 而赵玉昆叛变后,带领日军扫荡根据地,制造了多起惨案。 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就发生在他引日军进山的过程中。 日本投降后,他又投靠国民党,继续与人民为敌。 北平解放后,他化名潜伏,最终因贩毒落网。 在审理赵玉昆案件时,他故意攀咬宋学飞,声称日军曾下令保护宋学飞的家人。 事实上,这是因为宋学飞家族在当地颇有声望,日军想要利用这一点维持统治,与宋学飞本人并无关系。 面对质疑,杨成武再次站出来为老部下担保,强调要看一个人长期的实际表现,不能轻信叛徒的诬陷。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在复杂的历史环境中,识人辨人需要智慧和勇气。 宋学飞虽然曾与赵玉昆共事,但他始终保持了革命气节,最终成长为解放军高级将领。 而赵玉昆虽然一度参加抗日,但本质投机,最终沦为历史罪人。 这段往事也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值得深思的片段。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46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