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中国海军突然宣布了,国产大型航母“福建舰”进入海试阶段   先聊聊为

幻竹论明渊纪事录 2025-11-07 12:24:44

果不其然。 中国海军突然宣布了,国产大型航母“福建舰”进入海试阶段   先聊聊为啥大家对福建舰这么上心?要知道辽宁舰和山东舰刚出来时,虽然也让国人振奋,但懂行的都清楚俩“老大哥”有块明显的“短板”——滑跃甲板。说白了就是舰艏翘起来一块,舰载机起飞得像蹦极似的靠自身动力冲出去,看着挺惊险,实际限制大了去了。   就拿歼-15来说,在辽宁舰上起飞时只能少装油、少挂弹,不然重量太大冲不起来,作战半径直接砍半,跟人打架前先自断一臂似的。更头疼的是预警机,这么关键的“空中眼睛”,因为滑跃起飞带不动大机型,只能用直-18预警直升机凑数,探测距离还不到空警-500的一半,远海作战等于瞎了大半只眼。   这不是咱造不出好飞机,是航母的“起飞方式”卡了脖子。 福建舰一亮相,直接把这块短板给补成了“长板”,核心就是那套全自主的电磁弹射系统。别以为这玩意儿只是“看着炫”,它解决的全是实战里的硬问题。   先说起飞效率,滑跃甲板一次只能起飞一架,还得等前一架飞远了才敢放第二架;电磁弹射从冷启动到就绪只要15分钟,能同时调度多架飞机,打个比方,以前半小时能放飞6架战机,现在能翻一倍还多,这在瞬息万变的海战里就是生死差距。   更关键的是“满油满弹”这个点——歼-15T重型战机以前在山东舰上最多带4枚反舰导弹,现在靠电磁弹射能挂满8枚,还能装满燃油,作战半径直接从800公里拉到1200公里以上,打击范围一下覆盖到第二岛链。   这就好比以前只能扔石头,现在能端着火箭炮冲锋,威力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最让人惊喜的是舰载机的“阵容升级”。9月份海军已经官宣,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机都在福建舰上完成了弹射起降,这组合简直是为远海作战量身定做的。   空警-600这台“空中指挥所”太关键了,以前靠直-18预警直升机,搜个百十公里就得返航,现在它能在天上待6个小时,雷达能盯住几百公里外的隐身战机和巡航导弹,还能直接指挥整个编队的舰艇和战机协同作战,等于给航母编队装了个“超级大脑”。   歼-35隐身战机更不用说,能悄摸摸突破敌方防空网,先把对方的预警机、加油机敲掉;歼-15T跟着补刀,用重载优势实施饱和打击,这种“隐身突防+火力覆盖”的组合,在西太平洋海域没人敢小觑。以后不光战斗机,连无人机、加油机这些“大块头”都能上舰,航母的作战链条算是彻底补全了。   其实福建舰的突破,早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中国航母体系化建设熬出来的成果。咱回头看,辽宁舰这些年就像个“教练舰”,带着舰员在西太平洋练远海航行,穿巴士海峡、过宫古水道,把“怎么带编队、怎么搞协同”的底子打牢了。   山东舰更实在,2024年10月直接和辽宁舰搞了双航母演练,在南海练“一艘主攻、一艘警戒”的战术,两套防空圈叠在一起,安全范围直接扩大一倍。   现在福建舰加入,三航母的节奏就更灵活了——一艘海试形成战力,一艘远海巡航,一艘港口休整补给,不管是台海、南海的近海任务,还是印度洋、地中海的远海保障,都能扛起来。这哪儿是简单加一艘船,分明是把“散兵线”练成了“铁拳头”。   有人说福建舰是“突然冒出来的黑科技”,这话真不对。电磁弹射技术咱们磨了十几年,从陆基试验到舰上实弹,比美国福特级的弹射系统可靠性还高——人家刚用的时候老出故障,咱直接就能让三型机顺利起降,这背后是马伟明院士团队这些科研人员啃硬骨头啃出来的。   而且航母从来不是孤立的,得有055大驱当“带刀护卫”,有901补给舰当“移动粮仓”,有核潜艇水下警戒,这些年咱们的配套舰艇跟航母同步发展,才有了现在的体系化战力。   说到底,福建舰海试最该琢磨的不是“技术多牛”,而是背后的战略意义。西太平洋这地方,以前老有外国航母耀武扬威,咱们的商船、渔船在远海受了委屈,想护着都有点力不从心。现在福建舰带着电磁弹射和全谱系舰载机来了,作战半径能覆盖第二岛链,等于在自家门口架起了“安全屏障”。   这不是要跟谁争霸,而是咱们的海外利益延伸到哪儿,国防力量就得跟到哪儿。就像专家说的,这是海军从“近海防御”转向“远海防卫”的里程碑,以前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现在是“能在远海拦住事儿、护住人”。   看着福建舰在海上试航的画面,再想想10年前辽宁舰刚服役时的样子,真有种“十年磨一剑”的感慨。辽宁舰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山东舰解决了“能不能战”的问题,福建舰直接奔着“能不能打赢远海战争”去了。这种一步步扎实推进的节奏,比单纯的技术突破更让人踏实。   接下来就等福建舰正式入列,到时候三航母编队在西太平洋同框,那才是真正的“大国海军门面”——不是摆样子给人看,是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0 阅读:26

猜你喜欢

幻竹论明渊纪事录

幻竹论明渊纪事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