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工现在让外界最紧张的,不是新装备铺天盖地的生产速度,而是这些装备已经开始投入使用,可是谁也看不清它们到底有什么能力。 四川舰下水那天,几乎所有关注中国海军的人都感到吃惊。原本大家以为这就是一艘普通的两栖攻击舰,主要是用来运载直升机和登陆设备,但飞行甲板上居然多了一条超长的电磁弹射轨道,这下彻底让人傻眼了。 要知道,这种配置只有大型航母才配备,而且四川舰的弹射轨道还比福建舰那条更长。随后的舰载机测试和登陆艇试验一同上演,更是让外界猜不透这艘新舰的真实定位。 有人怀疑,它是不是要直接承担航空、登陆、指挥多个任务,一下子把以往海军的那种分工彻底打乱。 歼-36这款新型战斗机,每次曝光都会引起外界一阵热议。从外形上看,它像是为空中格斗准备的,结果打开弹舱才发现,里面空间大得像是轰炸机再加点料。 作战半径比传统的战斗机还要远得多,一架飞机干起了多种活。让人困惑的是,试飞期间技术细节还频繁变动,每次调整都让外面的人更摸不准这架飞机到底在准备些什么。 从以往的经验来说,一款新型战斗机会有明显的任务分配,可歼-36完全跳出了老路,把多个任务集合在一个平台上,让各国研究对策的人根本无法用老办法去判断。 还有不久前现身的“三体半潜武库船”, 普通舰艇顶多也就是带点自己的武装,这种家伙直接就是一条水面移动弹药库。平时悄悄在海面半潜航行,随时可以向目标倾泻大量导弹。 它看起来不像主力舰艇那样高调,但关键时刻一旦需要火力压制,这玩意能在不被注意的情况下大幅度提升打击强度。 这样一来,原有的火力布局全被重组,等于给传统“主力负责打,配角掩护”的模式添上了新的变量。 不管是四川舰融合多项作战能力,还是歼-36打破分工标准,又或者是三体半潜武库船开辟新打击路线,背后都不是单纯的技术展示,而是主动打碎老式体系,将多种能力整合进各个平台里。 和以往一装备只能负责一摊子的状况比起来,现在每个平台都能左右局势走向,对手想通过既有经验来分析、应对,基本无从下手。 大家最担心的,其实并不是中国军工业的技术更迭有多快,而是新装备不断叠加能力、摧毁分工,这种变化让传统的作战规则统统失效。 对面还在琢磨各种预测和应对措施,这边已经把打法推陈出新了。一旦局势有变,像四川舰、歼-36和新型武库船这样的家伙,就能很快搭建起新的指挥体系和进攻队形。 等敌人想清楚怎么应对的时候,可能棋盘早已被推倒重来。这个节奏和变化,正是让周边和对手最感头疼的地方。 如今,别人还在调整各自的老装备,翻查教材苦思应对新局面的时候,这边已经打破陈规、组合创新,走在了前头。中国军工改变的不只是装备本身,更是在悄悄重塑整个未来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