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机器人能现场实测确实不错,可光会动不等于实用——稳定性、成本、量产能力才是关键。Figure和Optimus虽然节奏慢,但已经在真实工厂里搬货、开门、和人对话,落地场景更扎实;OpenAI也不是靠PPT起家,GPT系列实实在在推动了全球大模型发展,生态和产品力摆在那里。 说美国全是“资本骗局”、中国科技“被严重低估”,这种二极管思维容易误判形势。中国确实在应用场景、工程师红利和能源成本上有优势,但高端芯片、基础软件、核心算法等短板仍是硬约束,短期内难靠“自嗨”弥补。 客观来看,未来机器人和AI的竞争,是“软硬协同+场景闭环”的比拼。中美大概率走不同路径:美国强在底层创新和生态,中国胜在快速迭代和规模化落地。谁赢不取决于口号,而看谁能真正做出安全、可靠、便宜、好用的产品。投资也一样——科技是主线,但得看真技术、真订单、真现金流,而不是点位或情怀。理性看待差距,才能真正迎头赶上。



小努比
刚开始说是真人,假的。现在又说技术不成熟,技术不成熟之前是眼睛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