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杜聿明重病,郭汝瑰前去探望:“你明知我是共产党,为什么不揭发我呢?”杜聿明闻言,苦笑一声:“我揭发了,但蒋介石不信啊! 这个对话,埋了三十多年的秘密,终于浮出水面。 时间倒回到1948年冬天,淮海战役打得正胶着。杜聿明一边在徐州坐镇指挥,一边心里犯着嘀咕:郭汝瑰这人太不对劲了。 他不抽烟不喝酒,吃饭总是清汤寡水,沙发破了都不换,干脆不像个国民党将军。 但最让杜聿明起疑的,不是这些生活习惯,而是一次次“巧合”。 先是孟良崮战役。郭汝瑰在作战会议上一口咬定74师该去增援,调度图画得头头是道。 结果张灵甫带着部队一头扎进了解放军的包围圈,整编74师全军覆没。 后来到了淮海战役。杜聿明亲自盯着部署,连夜安排兵团调动。可每次部署,解放军都像提前知道了一样。 尤其是在双堆集,黄维兵团刚到,解放军就围了上来,像是早就等在那里。 杜聿明坐不住了。他私下找顾祝同说:“郭汝瑰这人不简单,可能是共产党。” 顾祝同摆摆手:“不可能,他是陈诚的人,老实得很。”杜聿明不死心,写了封密信,亲自送到蒋介石手上。 信里写得明明白白:郭汝瑰的计划总是漏洞百出,调动总是让部队陷入险境,这不是失误,是蓄意! 蒋介石看完信,抬头瞅了杜聿明一眼,冷冷地说:“你疑神疑鬼。清廉不是罪,你要反思的是自己。” 这下杜聿明彻底明白了,蒋介石根本不信他。 其实郭汝瑰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是共产党了。1928年他就入了党,后来留学日本失联,中断了联系。 抗战爆发后,他在国民党军中立下不少战功,尤其是在淞沪会战中表现突出,深得陈诚、蒋介石赏识,官运一路高升,成了作战厅厅长,还是中将。 可谁也没想到,1945年抗战刚一结束,他就通过任廉儒和董必武重新建立了联系。 从那时起,郭汝瑰就开始给中共传递核心军事情报。 1947年,他把整编74师即将参战的消息传了出去;1948年,他又把徐蚌会战的全部部署方案提前送到了解放军手里。 连蒋介石准备“守江必守淮”的决策,都因为郭汝瑰的情报而彻底落空。 还有一件事,杜聿明到死都不知道,徐州城防司令张克侠的起义,也是郭汝瑰一手策划的。 他推荐张克侠上位,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刻打开徐州东北门户。 那段时间,军统也不是没察觉。蒋纬国曾经向父亲报告过郭汝瑰的异常。 可就在准备彻查的时候,戴笠出了事,军统大乱,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蒋经国有一次还亲自跑到郭家,想看看这位号称“清廉第一”的将军到底是什么样。 结果一看,家里破破烂烂,老婆还亲自做饭。蒋经国回去后只说了四个字:“两袖清风。”还向蒋介石拍了胸脯:“这人没问题。” 但谁都没想到,1949年12月,郭汝瑰在宜宾通电起义,彻底撕破了这层伪装。 蒋介石气得摔茶杯,咬牙切齿:“郭汝瑰是最大共谍!” 那一刻,蒋介石才意识到,原来国民党在军事上一次次失利,不是失误,是有人提前把底牌都交了出去。 郭汝瑰的情报,不光让解放军赢了淮海战役,也打乱了蒋介石“固守大西南”的最后一搏。 台湾媒体后来评说:“一谍卧底弄乾坤,两军胜负已先分。” 而杜聿明呢?他在淮海战役中被俘,后来被特赦。几十年过去,他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当年没人相信他的那封密信。 1981年那天,听到郭汝瑰亲口问出那个问题,杜聿明只是苦笑。他知道自己说再多也没用了。 “我揭发了,但蒋介石不信啊。” 这句话,说的是他自己的无奈,也说出了国民党最后的命运。 历史就是这么讽刺。你以为你早就发现了真相,可有权决定一切的人,偏偏最晚才看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