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之所以敢和中国硬碰硬,其实他早已把阿斯麦算在了里头,但荷兰千算万算一定没算到

物规硬核 2025-11-06 15:57:00

荷兰之所以敢和中国硬碰硬,其实他早已把阿斯麦算在了里头,但荷兰千算万算一定没算到,如果他把阿斯麦逼急了,阿斯麦一定会“离家出走”。   自2019年起,荷兰在美国压力下逐步收紧对华半导体出口,从EUV光刻机到部分DUV型号,均被纳入出口管制清单。   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阿斯麦来自中国大陆的营收占比高达42%,远超中国台湾地区的30%,成为其业绩核心支柱。   这种依赖让荷兰陷入两难:既要响应美国对华技术封锁的要求,又无法承受失去中国市场的经济代价。   2024年8月,荷兰更新出口许可规则后,阿斯麦不得不加速清理库存订单,中国需求虽强劲,但销售压力剧增,首席财务官直言“整体运营压力已达临界点”。   阿斯麦的搬迁威胁并非空谈,2023年底荷兰收紧移民政策后,高技能人才签证审批延迟,导致印度、美国激光专家流失至三星、英特尔。   CEO温宁克公开表示,若政策不改善,将考虑将业务转移至移民政策更宽松的法国、英国或美国亚利桑那州,2024年,荷兰启动“贝多芬项目”,投入25亿欧元改善埃因霍温交通、住房和教育,试图挽留阿斯麦。   但项目受欧洲氮排放法规掣肘,进展缓慢,阿斯麦高层警告,若本地环境不改善,将加速在美国和亚洲的投资。   这种“用脚投票”的可能性,让荷兰政府倍感压力,若阿斯麦大规模迁出,荷兰不仅失去税收和就业,更可能丧失在半导体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面对荷兰的出口管制,中国采取多维度反制,商务部多次强调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通过外交渠道沟通,同时加快自主研发光刻机。   中芯国际测试新型DUV光刻机的传闻,显示中国正突破技术壁垒,此外,中国可通过稀土等关键材料出口限制,对阿斯麦形成“供给端卡控”。   这种双向施压策略,既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又倒逼荷兰重新审视对华政策。   例如,荷兰新政府2024年9月将阿斯麦1970i、1980i深紫外设备列入管制名单后,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声明“严重关切”,强调维护市场原则。   荷兰的“阿斯麦困局”暴露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困境,试图通过技术封锁施压中国,却忽视了中国市场的不可替代性及自身经济依赖,阿斯麦的潜在搬迁,更揭示了企业逐利性与国家政策间的矛盾。   长远来看,荷兰需在维护国家安全与经济利益间找到平衡,而非盲目追随美国,中国则应继续强化自主创新,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同时通过多边合作维护产业链稳定。   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双输”局面,实现真正的共赢,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化不可逆,封闭对抗只会加剧供应链风险。   荷兰与中国应以阿斯麦为纽带,探索技术合作新模式,而非将其作为地缘博弈的棋子,这或许才是破解当前困局的关键。

0 阅读:29

猜你喜欢

物规硬核

物规硬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