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说:中国太不听话了,乌克兰真的撑不住了,全指望美国出手了。可问题是,美国真会听他的吗? 泽连斯基的这句话,说得像是无奈,其实是硬生生的指责。 他在基辅会见荷兰外交大臣时,突然把焦点转向中国,说乌克兰“无法向中国施压”,但美国可以。 如果说过去的泽连斯基还留有一点点战略模糊,那现在他连遮羞布都撕了。 他把中美关系拉进俄乌战场,摆出了一副“我都快撑不住了,你们还不动手?”的姿态。 但问题是,乌克兰已经不是第一次求援了,这一次,他连外交逻辑都不要了。 泽连斯基的算盘打得很清楚。他知道中国不买账,他也知道欧洲的援助正在缩水。他更清楚,美国才是他最后的筹码。 但他没明白,美国不是来救乌克兰的,美国是来用乌克兰的。 他以为美国会因为他的一句“希望美国出手”就翻脸对付中国,那他是真的不懂美国的算盘。 从俄乌战争爆发到现在,美国从来没让乌克兰赢,只是让乌克兰别输太快。 美国要的不是结束战争,而是延长战争成本,让俄罗斯耗下去,也让欧洲绑得更死。 泽连斯基之所以把话说得这么重,是因为前线已经到了崩边缘。就在他讲话前的一周,乌军在红军城和库皮扬斯克方向被重重包围。 虽然乌方否认“全面包围”,但“局势困难”已经成了官方说法。前线快守不住了,后方也快撑不住了。 他清楚,中国是唯一一个还能与俄罗斯对话的大国,也是能源交易的关键国家。 他希望中国减少与俄的能源合作,以此削弱俄罗斯的战争能力。 但他又知道,这种话他自己说没用,于是他把压力甩给美国。这是一种典型的“悲情外交”——我已经没有办法了,你们再不帮我,我就完了。 但中国不是他能摆布的棋子。战争初期,中国就多次表态中立,劝和促谈从未停过。 从未给俄罗斯提供武器,也没有加入任何制裁阵营。 泽连斯基却一直试图把中国拉进战争责任中,每当战事不利,就想揪出一个“不配合的国家”来背锅。 这一次,他终于点了中国的名。不是因为中国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乌克兰真的没路可走了。 他需要一个“拒绝和谈的理由”,也需要一个“战争拖不下去的借口”。而中国,又刚好是唯一不能发火的大国。 他的话说完,美国却没接茬。白宫至今没有任何表态。这才是最扎心的地方。 泽连斯基急得跳脚,美国却安静得像什么都没听见。不是听不见,而是听得太清楚,根本不想回应。 美国知道泽连斯基的真正目的,也知道中国不会为乌克兰的战争承担责任。中美关系正处在敏感期,美国哪敢轻易为乌克兰牺牲与中国的谈判筹码? 尤其是在贸易谈判、中东局势、台海关系全线紧张的当下,泽连斯基的这点压力,根本不够分量。 泽连斯基不明白,美国不是他的盟友,而是他的操盘手。 他还幻想着美国会为了乌克兰对中国发难,实则不知,美国早已把乌克兰当成了一张牌,而不是一个平等的棋手。 前线失利、援助缩水、外交失语,泽连斯基其实早就失去了主动权。他想施压中国,其实是想挽回西方的关注度。 他知道和平谈判已经不可能推进,于是干脆把责任推给中国,再用“中国不配合”去堵住欧洲可能的背弃。 更致命的是,乌克兰内部也开始裂开了。据英国军事分析消息,泽连斯基与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之间的矛盾已经摆上台面。 泽连斯基要求强攻,而瑟尔斯基则以“兵力不足”为由拒绝执行。这意味着,乌克兰不仅外援无望,连军队也不听话了。 这种情况下,泽连斯基只能靠外交话术维持局面。他把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却又不敢激怒中国。 他明明知道中国不会为乌克兰出兵,却偏偏要在国际场合发难。他想要的是美国出手施压,而不是中国真的改变立场。 问题是,美国根本没打算接招。泽连斯基的喊话,像是一场注定没有回应的独角戏。 他越强调美国角色,就越暴露自己的无力。他越想把战争国际化,就越显得孤立无援。 泽连斯基已经不是在做外交,而是在做心理战。他怕的不是俄罗斯,而是美欧放手。 他知道战争拖得越久,西方越倦怠。他必须不断制造“对抗性”,才能唤起关注。 只是这一次,他选错了对象。中国不是战争的一方,也不是谈判的障碍。泽连斯基把中国树为“未配合方”,反而暴露了他对和平毫无准备。 今天的局势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断点。美国不会轻易为乌克兰对中国发难,而俄罗斯也不会因为能源交易被迫退让。 泽连斯基在前线被动,在舆论场也开始失控。他需要更多的援助,却拿不出新的说辞。 他一边喊着“谈判要有美国”,一边怪中国不听话,最后却发现,连美国都不再听他说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