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美国和欧盟突然宣布了对俄罗斯的大规模制裁措施。 2022年

自由的豆浆 2025-11-06 15:01:04

快讯!快讯! 美国和欧盟突然宣布了对俄罗斯的大规模制裁措施。 2022年2月的时间点一到,清单越堆越长,金融、能源、航空零部件、高端设备轮番加码。不少人判断俄罗斯市场会迅速空心化,觉得中国企业接不住。 紧跟着看的,是实际数据。2023年,中俄货物贸易额达到2401.1亿美元,同比增长26.3%,这是海关公布的数字,中国继续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连续多年未变。 汽车这块变化最直观。西方车企撤离后,俄罗斯新车销量榜上中国品牌快速占位。到2024年,中国品牌在俄市场的份额已超过六成,据俄方行业统计,整车出口规模逼近百万量级,仓储、售后、零配件体系也在补齐。 对照过去的手机市场更明显。苹果、三星业务收缩后,俄罗斯进口智能手机中来自中国的比例超过七成,据多家市场咨询机构披露,小米的份额一度接近三成,渠道和售后网络重新铺开,库存周转恢复正常。 家电等耐用品同样换了主力。电视、洗衣机、冰箱的供货稳定性提升,俄罗斯零售端给出的反馈是交货时间缩短、备用机型更丰富。此前断供的西方品牌只在少数渠道零散出现,价格不再具备竞争力。 能源这条线影响时间更长。俄罗斯原油在中国进口中占比约两成,供应稳定。天然气方面,管道输送的规模逐年走高,“西伯利亚力量”一期设计年输气能力为380亿立方米,长期合同在2014年已敲定,供气节奏按计划推进。 结算方式也在变化。两国本币结算占比显著提升,跨境结算更顺畅,企业端的资金回流周期缩短。这一点直接减轻了贸易环节的不确定性,订单执行更稳定。 再看被寄予厚望的“卡脖子”领域。制裁初期,西方判断俄罗斯的技术依赖会形成空档。但中国的供应链把短板按行业分段补齐,汽车电子、家电核心部件、消费电子主力芯片替代度提高,俄方采购路径逐渐稳定。 工程装备是另一个信号。起重机、装载机、矿用卡车在俄项目上集中出现,租赁与维保配套服务同步跟上,工程公司给出的项目推进表里,国产设备占比持续提升。 金融通道的恢复也在起到支撑作用。跨境支付改用更多渠道,银行端的合规流程适配后,企业之间的合同执行效率提升,违约风险降低,供应商更愿意签长期单。 把这些信息串起来,可以看到一个:不是中国“吃不下”,而是很多人低估了中国制造的完整度、企业响应的速度,以及渠道和服务的落地能力。 就算未来有国家松动限制,俄罗斯用户形成的使用习惯、本地代理和维保体系的稳定运行、企业之间已签的长期合同,都不是就能被改写。 市场是数字和交付说话。这场下棋,谁能在关键节点把货按时送到、把服务做到位,谁就能留下。

0 阅读:1

猜你喜欢

自由的豆浆

自由的豆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