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最恐惧的噩梦来了!中国“袖箭”导弹震惊全球,3万元一发重量不足4公斤,仅有黄瓜大小的微型导弹竟能打穿坦克,美军天价武器恐怕要慌了! 谁还敢说小不顶用?这玩意不仅上了央视,还成了各国军迷论坛的“顶流”。 很多人没意识到,这种武器一旦铺开,战场规则就得全改。 “袖箭”这款微型导弹,弹径才40毫米,全长半米出头,也就比菜市场里的粗黄瓜略长一点。更绝的是它的重量,单枚弹体才1.3公斤,连发射系统算在内整套设备也才4公斤,还不如两瓶大瓶装矿泉水沉,普通士兵背上10枚备弹都不耽误跑跳。 别瞅它个头小,打坦克的本事一点不含糊。它的破甲深度能到50毫米,这数看着不起眼,可偏偏掐准了坦克的死穴——顶装甲。美军引以为傲的M1A2主战坦克,正面装甲吹得能防1500毫米穿甲弹,可车顶装甲撑死也就二三十毫米,连小口径机炮都能打穿,刚好够“袖箭”啃得动。 俄乌战场上的坦克早就慌了,纷纷在车顶焊“铁丝网”、装铺着爆反装甲的“小饭桌”,就是怕这类攻顶武器,可就算加了防护,面对“袖箭”还是悬。 这导弹的聪明劲儿更让人叫绝,采用红外图像制导,相当于自带“人脸识别”功能,射手锁定目标后按下发射键就能撤,导弹会自己追着目标打,真正实现“发射后不管”。 这种制导方式比美军标枪导弹的红外制导还精准,只要目标和背景有温度差,不管是热车状态的坦克、藏在战壕里的工事,还是躲在暗处的狙击手,都能被它揪出来。 而且它抗干扰能力极强,不像俄乌战场上的FPV自杀式无人机,近三分之一会被干扰掉,“袖箭”几乎不会中这类圈套。 论作战效率,它能把FPV无人机甩几条街。FPV无人机飞一次得十几二十分钟,还得有飞手全程操控,一个飞手管一架,想搞火力覆盖得凑齐一堆人。“袖箭”十几秒就能完成一次攻击,射手扛着10枚弹,能在几分钟内连打出去,多目标打击能力直接拉满。 命中率也相当高,FPV就算操作再好也就20%左右,而“袖箭”能稳定在90%以上,打十发中九发的水准,在战场上就是死神级别的存在。 算经济账的话,美军得更头疼。M1A2主战坦克一辆造价超过800万美元,就算按珠海航展流传的3万元一发“袖箭”算,打废一辆坦克花的钱连它的零头都不到。 美军为了防反坦克武器,给M1A2SEP3装上了以色列的“战利品”主动防御系统,这套设备光采购价就得上百万美元,可它有个致命缺陷——拦不住高速移动的小目标。“袖箭”飞行速度快,体积又小,相控阵雷达根本来不及识别,等发现的时候导弹早已经砸到车顶了。 更颠覆战场规则的是它的射程,能超过2千米,这意味着装备它的步兵排,能拿到过去营一级才有的精确打击火力。以前步兵遇上坦克只能呼叫支援,等炮火或者武装直升机赶到,早被碾平了。 现在不一样,前沿士兵自己就能动手,2千米外锁定目标,抬手就是一发,打完就换地方,坦克连对手在哪都摸不着。这种“发现即摧毁”的节奏,能把美军装甲部队的战术彻底打乱。 有人说FPV无人机更便宜,3000块就能造一架,可算上失败率就不划算了。打一个目标平均得用五六架FPV,成本也得一万五,还未必能打中要害。 “袖箭”虽然单枚贵点,但一发就能解决问题,算下来反而更划算。而且在恶劣天气里,FPV飞不起来,“袖箭”却能正常作战,全天候能力不是盖的。 这小家伙能上央视,靠的是真技术硬实力。它用到的红外焦平面阵列、微型飞行控制等技术,都是咱们在微机电领域啃下来的硬骨头,以前这些技术被西方卡脖子,现在咱们不仅搞出来了,还做成了性价比极高的单兵武器。 美军现在着急也没用,他们的微型导弹项目还在实验室里打转,要么重量降不下来,要么价格炒到十几万美元一发,根本没法批量列装。 等“袖箭”彻底铺开,战场上的玩法就得按咱们的规矩来。美军那些天价武器堆出来的优势,在这种“白菜价”的精准打击武器面前,会变得越来越没用。想想看,一个步兵班带20枚“袖箭”,就能牵制一个坦克连,这种不对称优势,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这就是中国造的厉害之处,不跟你比谁的武器更贵,而是比谁的武器更实用、更致命,让对手耗不起也防不住。 信息来源:最小的导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023-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