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7月23日,小河会议结束后,毛主席突然找到贺龙,神色凝重地说:有句话,我一直想跟你说,什么话?贺龙有些惊讶。 你虽然是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但实际上没有带兵打仗,实在受委屈了,这句话,毛主席憋了很久。 毛主席说出口的时候,心里肯定不是滋味,他知道贺龙是带兵打仗的好手,早年红二军团就是他一手拉起来的队伍,抗日那会儿打得鬼子闻风丧胆,可现在却要蹲在后方管粮食管衣服。 这活儿换别人早憋屈坏了,贺龙倒好,接到命令连个磕巴都没打,直接回电说军队是党的不是个人的。这话听着简单,可背后是多少年的党性锤炼,那时候陕北形势多紧张啊,胡宗南几十万大军压过来,中央机关东躲西藏,彭老总在前线带着两万多人跟敌人周旋,子弹粮食哪一样不缺。 贺龙肩上的担子比前线还沉,陕甘宁和晋绥两区人口少土地薄,还赶上旱灾粮食减产,胡宗南又搞封锁抢物资,贺龙这大管家当得是真不容易。 为了筹粮贺龙什么招都想了,他把两区的银行和贸易公司合并到一块儿,让财供统一调度,又命令各区县专员亲自当兵站站长,确保粮食能送到战士手里。最难的是1947年9月,从晋冀鲁豫要来的十万石粮食到了,可运输路千里迢迢全靠人背牲口驮,手下薛兰斌愁得直挠头说路太难走,贺龙敲着烟斗就反问前线战士,能饿着肚子打仗吗? 他立马调来一千多师生当骨干,发动晋绥老百姓连妇女都跟着背粮,临县三个乡动员了六十九万人次妇女占了一半,那场面想想就感人。 弹药被服也是大问题,彭德怀天天发电报催炮弹快没了,贺龙赶紧整合两区兵工厂,一年建起十四座厂子,手榴弹迫击炮弹呼呼地往前线送。冬天到了战士没棉衣穿,他派张达志带两个骑兵团去国统区做买卖,把边区土特产卖掉换棉花布匹银元。张达志走时贺龙拍着他肩膀说,你这游击司令的任务就是让战士穿暖吃饱,这些话听着朴实可句句都是实在活。 毛主席为啥觉得贺龙委屈,因为他知道,贺龙是猛将却要干这些琐碎事,可没有贺龙在后方撑着,西北野战军根本打不了沙家店战役。他筹的粮让部队能隐蔽待机,他送的炮弹轰垮胡宗南防线,这场仗成了西北反攻的转折点。彭老总后来也夸晋绥部队能打,全靠贺老总保障得好,贺龙自己却乐呵呵地说不委屈,彭总前线杀敌我后方支持都是为了打胜仗。 现在想想,老一辈革命家真了不起,他们眼里没有个人得失只有全局安危,贺龙这没带兵,其实比带兵还关键,他守住了大后方前线才能放心冲锋。这种精神放今天也值得学,团队里有人台前闪光,就得有人幕后支撑,谁都重要缺一不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