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德国慕尼黑公交集团官网突然上线了语言切换,并把首页口号做成多语版本。 主页那句“Einfach mal raus”被写成中文“快滚吧”,英文“Just get out”,语气完全变了,和原意的轻松出行明显不一致。 同一页面面向旅客,按服务语境更常见的是“出去走走”这类中性表达,但网页给的是命令式,落差立刻出现。 国内不少景点和公共交通页面常用“欢迎”“请”等礼貌词,能避免误读;对照之下,这次的措辞显得生硬。 据网友测试,谷歌德译英偏直译,德译中给出“出去吧”;有用户称DeepSeek给出“出门透透气吧”,更贴近场景。 英语母语用户看到“Just get out”容易理解为驱赶,这属于场景不匹配,而不是单纯的词义问题。 日本和英国的交通网站多采用安全、出行、优惠等中性词组,尽量避开含有驱赶色彩的短句,这一点值得参考。 回到这句德语口号,它在德语里常用于轻松出游的语境,直接搬到中文和英文时需要加上语境说明或缓和词。 企业如果要触达多语人群,流程上应加一轮母语校对,尤其是首页横幅这种高曝光位置。 技术上可以先机翻,再由人工审核;不同语言的按钮、标语、提示语要做一致性检查。 文字库要建立固定用词表,并标注适用场景;涉及情绪色彩的动词需单独审看。 这次出错也提醒网站,语言切换不只是功能上线,更是内容的本土化处理。 对国内走向海外的应用、景区、航司同样适用:先定语气,再统一用词,再做抽查,能明显降低风险。 对照这起事件,最低成本的补救就是改成“出去走走吧”或“出门透透气”,并发布说明。 工具能提速,但最后一步必须由人把关。 把话说准,比上线快,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