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万安再次亮明立场,坚持反对两岸统一,郑丽文也让中国人寒心了 这哪是普通政治表

易云的世界 2025-11-06 11:14:02

蒋万安再次亮明立场,坚持反对两岸统一,郑丽文也让中国人寒心了 这哪是普通政治表态?分明是往两岸关系伤口上撒盐! 2025年10月25日,大陆高调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蒋介石曾孙、台北市长蒋万安却躲在大安森林公园剪彩,被记者逼问时甩出一句“'中华民国'有自己的光复节”。 当大陆以立法形式确立台湾光复纪念日时,台北市长办公室的日程表上却排满了市政活动。这种刻意回避并非偶然——蒋万安的祖父蒋中正曾主导1945年台湾受降仪式,而如今其曾孙的态度却耐人寻味。 历史档案显示,1945年10月25日,日本在台北公会堂签署降书时,现场有3000名台湾民众见证。70年后,台湾历史博物馆的统计表明,全台仍有超过60%家庭保留着当年庆祝光复的老照片。 这种集体记忆与蒋万安的“自有光复节”说辞形成鲜明对比,暴露出岛内历史教育的割裂。 更值得玩味的是,蒋万安父亲蒋孝严曾多次公开强调“两岸同属一中”,2016年还因在杭州说出“回家的感觉真好”引发热议。 父子立场的反差,折射出台北政坛在两岸议题上的代际变迁。就像1949年国民党迁台时,许多老兵带着大陆家书赴台,如今他们的后代却要面对身份认同的困惑。 国民党新任主席郑丽文在就职演说中提出“从羊群变狮群”,看似豪迈的宣言却暗藏危机。当被问及两岸统一时,她以“维护台湾民主自由法治”搪塞,这种回避策略与民进党“维持现状”话术如出一辙。 这种转变有迹可循。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期间,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因不敢明确支持“九二共识”,最终败给主打“抗中保台”的赖清德。郑丽文上任后虽高调喊出“和平保护伞”,但面对美国对台军售时却保持沉默。 台湾半导体产业占全球产能60%,但这种优势正成为政治筹码。2025年9月,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新厂举行移机典礼,张忠谋在致辞中刻意淡化台湾地位,称“这里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这种表态与蒋万安的“自有光复节”形成微妙呼应。 但产业链的现实远比政治口号残酷。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光刻机已量产,而台积电的3纳米制程仍依赖美国技术。 更关键的是,大陆占全球稀土产量的60%,而台湾半导体产业需要进口的稀土精炼技术,90%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中. 这些企业又因“去风险化”政策减少对华合作。这种环环相扣的依赖,让台湾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日渐式微。 就像19世纪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市场,如今美国通过芯片技术试图维持对台影响力。但历史教训表明,任何试图用技术封锁遏制发展的行为终将失败——当华为突破5G技术时,美国制裁反而加速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 赖清德近期视察美军M1A2T坦克部队时宣称“以武拒统”,但数据显示,台军现役坦克中60%因零件老化无法作战。 更讽刺的是,这些坦克的导航系统依赖中国北斗卫星,一旦冲突爆发可能成为“睁眼瞎”。就像1958年金门炮战时,解放军用木船运输火炮,却击溃了装备美式武器的国民党守军。 台湾政治大学教授陈明通在闭门会议上坦言:“我们正在经历‘去中国化’的集体催眠。”他举例说,台大医院近年招聘的医师中,能准确说出台湾各市县历史沿革者不足三成。这种文化断层比军事威胁更危险。 更尖锐的批评来自前“陆委会”副主委林祖嘉:“我们像1949年迁台的士兵,既想保留中华传统,又恐惧被大陆同化,这种矛盾终将导致身份认同危机。” 台湾防务部门2025年预算达6000亿新台币,创历史新高,但同期全台老旧公寓修缮基金缺口达800亿。这种“重军备轻民生”的政策,与郑成功当年“寓兵于农”的治理智慧背道而驰。 更现实的困境是,台当局为讨好美国强购M1A2T坦克,却导致屏东农水路修缮延宕。当地农民在抗议标语上写道:“宁要农路不要坦克”,这种民意觉醒或许比军事威慑更具力量。 从1683年施琅收复台湾,到2025年大陆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历史反复证明:任何试图割裂血脉的行为终将失败。当蒋万安在大安森林公园剪彩时,台北101大楼的灯光映照着基隆港的货轮——这些满载芯片与农产品的巨轮,才是两岸关系的真实写照。 正如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种地理的阻隔终将被时代的浪潮填平,而政治人物的短视操弄,只会成为历史长河中的小小涟漪。 各位读者有什么看法,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易云的世界

易云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