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全世界将看到中国是如何救援空间站宇航员的!俄罗斯、美国轮番表演了一番太空救援,俄罗斯联盟号飞船遭遇碎片撞击。 救援飞船2个多月后才抵达,美国波音飞船抵达空间站后故障无法返回,救援飞船将近9个月后才将宇航员带回地球,被波音飞船带上去的那俩宇航员都瘦脱相了,看了着实有些可怕! 原定计划是神舟二十号在11月5号返回东风着陆场,三位航天员在轨已经快半年了,这半年里干了不少正事,做实验、出舱、维护设备,任务完成得很扎实。 但没想到就在准备返回的时候,似乎有个不速之客来了——太空里的小碎片可能撞上了飞船某个部位。别小看这些碎片,哪怕是几毫米大小,也能因为高速飞行产生相当大的冲击力。 现在正在用空间站机械臂上的高清相机逐一排查,看看到底是哪被撞了,撞得严不严重,能不能安全回来。 不过航天员的状态挺好,物资也没问题,所以大家不用太担心。这一次的事件其实也不是中国第一次面对太空风险了,之前神舟十二号任务结束前就有过一次类似的风险评估。 当时的处理流程和这次差不多,先查清楚,再做判断,绝不冒险。正是因为有这套成熟的机制,中国的载人航天才一步步走到今天,稳中有进。 再看看前段时间的两个国际案例,俄罗斯那次是联盟号在对接的航天器冷却系统被太空碎片击中,直接导致宇航员返回计划被迫延后,好在替代飞船之后还是成功把人带回来了。 但过程拖了两个多月,风险也不小。美国那边更有意思,波音的“星际客机”好不容易成功送人上了空间站,结果一检查,飞船有故障,不能用了。 这俩宇航员直接被困了将近九个月,最后才坐着救援飞船回来。这事闹得沸沸扬扬,连美国本土的媒体都开始质疑波音的技术能力。 毕竟这是他们第一次送人,结果就这么出错,信任度一下子打了折。而中国这边的做法就显得冷静很多。不是说中国的飞船就不会出问题,而是面对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很关键。 像这次神舟二十号的情况,一旦发现疑似撞击,立刻启动排查流程,不冒进、不拖延。太空飞行本来就有风险,无论哪个国家都逃不掉。 但能不能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才是对航天员最大的负责。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神舟二十号在轨期间还完成了59项实验,包括材料科学、流体物理、空间生命等多个方向。 两个出舱任务也都顺利完成,说明空间站的整体运行状态是稳定的。也就是说,即便飞船目前要检查一段时间,这三位航天员在空间站里也可以继续正常生活和工作。 不存在物资紧张的问题。这背后其实是中国空间站补给系统的稳健运行,天舟货运飞船的多次成功发射保障了食物、氧气、水和各类科研设备的持续供应。 太空碎片的问题,其实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现在地球轨道上已经堆积了几十万个大大小小的人造垃圾,从报废的卫星到火箭残骸,哪怕是螺丝钉大小的东西。 一旦以每秒几公里的速度飞行,就能对飞船造成致命威胁。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近年来一直在推动国际上加强对太空碎片的监测和清理。 甚至还提出了使用激光等技术帮忙“打扫轨道”的设想。未来如果不解决这问题,谁家的飞船都可能中招,不分国籍的。 这次神舟二十号的返回时间虽然被推迟了,但整个过程体现的其实是一种冷静应对的能力。在太空这种极端环境下,真正考验一个航天系统的。 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时候,而是出问题以后怎么处理。中国这边既没有慌张,也没有掩盖,而是让公众第一时间知道情况,然后一步步推进检测和评估工作。 这种透明和专业的操作方式,其实才是最能赢得信任的。下一步的关注点,就是飞船的检测结果。如果确认受损不影响返回,那就择机返回; 如果发现问题需要维修,也可以通过空间站的支持系统暂时延长驻留时间,总之不会让航天员冒险。从目前的节奏来看,神舟二十号的这场“延迟返航”。 很可能会成为一次新的太空应急处置范例,也是在真正意义上告诉世界,中国不仅能上得去,还能稳稳当当地把人带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