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白”的假药,洗不白的罪恶:一管生理盐水如何披上70万“黄金药”的外衣 这几

枫叶漫天 2025-11-06 01:44:40

“洗白”的假药,洗不白的罪恶:一管生理盐水如何披上70万“黄金药”的外衣 这几天,看到一则让人背后发凉的新闻。河南、贵州等地,有人用最普通的生理盐水,冒充一种叫“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救命药。这种药,很多重症病人等着用它来增强免疫力,是救命的希望。可到了这帮黑心贩子手里,救命药变成了成本可能就几块钱的盐水。 新闻里细节很多,但最让我震惊的,不是他们胆子有多大,而是他们的手段之“高明”——他们居然能买到真的“追溯码”。 简单说,这就像给一瓶假茅台,贴上了真茅台的防伪标签,还能在官方系统里查到。普通人,甚至是部分正规药店,拿着这个码去验,都验不出真假。正是这个“洗白”的关键一步,让这些毫无用处的假药,披上了合法、高贵的外衣,流进了市场,流到了病人手里。 这背后,是一条我们普通人难以想象的黑色利益链。新闻里提到,他们甚至能伙同一家正规医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这家公司来出具合法的进出库手续和发票,完成“洗白”的最后一环。当假药拥有了“真身份”,利润就变成了一个天文数字。 报道里有个数字触目惊心:他们在贵州造的假药,生产金额高达698万余元,卖了3150支,就回款219万多。 我们来算一笔简单的账:一管生理盐水的成本是多少?而一支真正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医院里可能要卖到数百甚至上千元。这中间的利润,是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在高额利润面前,有些人已经完全丧失了人性。 比假药更可怕的,是人心。这条黑色链条能运转,还有一个让人愤怒的环节——“保护伞”。新闻里提到,有办案民警接受请托,故意包庇这些制售假药的罪犯,导致他们能逃脱第一次打击,流窜到其他地方重建窝点,继续害人。 试想一下,如果最初他们就被绳之以法,后面那7000支假药或许就不会流入市场。这个“保护伞”,间接成了假药贩子的帮凶,让更多无辜的生命暴露在风险之下。幸好,检察机关这次铁拳出击,连这2名徇私枉法的民警也一并揪出来告上了法庭,大快人心。 这件事给我们普通人提了个醒: 1. 买药,务必通过医院和正规药店这些绝对可靠的渠道。不要相信任何来路不明的“内部人士”、“特殊渠道”,尤其是线上那些没有资质的个人卖家。 2. 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某种“紧俏药”价格异常“优惠”,或者对方声称能轻松大量供货,心里就要立刻拉起警报。这很可能就是陷阱。 3. 要相信,作恶者终难逃法网。这个案子里的19名罪犯,最终都被判了刑,主犯更是获刑十三年并被处以巨额罚金和赔偿。那两名当“保护伞”的民警,也面临着法律的严惩。 生命安全,容不得半点沙子。一管被“洗白”的生理盐水,折射出的是对法律和人性的双重拷问。打击假药,不仅要摧毁地下的生产线,更要斩断那些给假药提供“通行证”和“保护色”的黑手。希望这个案子,能成为一个长鸣的警钟。 爆料 分享今日的感悟 注:取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35
枫叶漫天

枫叶漫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