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舰之所以没有人去吹,这主要是因为老美的盾舰主力是无源相控阵雷达,而东边的是有源

恰似江楼月 2025-11-06 00:18:05

盾舰之所以没有人去吹,这主要是因为老美的盾舰主力是无源相控阵雷达,而东边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这怎么能吹呢?而且最重要的是,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首舰服役于83年,到如今仍然有13艘服役。伯克级驱逐舰首舰于91年服役,到如今共有73艘在役。 说起海军里的盾舰,大家总爱聊那些高大上的玩意儿,但为啥美国那边的盾舰主力不怎么被吹上天呢?简单点,就是技术上有点跟不上趟儿。美国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核心雷达还是无源相控阵那种老路子,而东边那边,052C和052D型驱逐舰早早就用上了有源相控阵雷达。这差距一摆,谁还好意思大肆宣扬啊?雷达这东西,直接决定探测距离、跟踪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无源相控阵靠中央发射机统一供能,信号处理上有点瓶颈,遇到复杂电磁环境容易掉链子。有源相控阵呢,每个阵元都有独立收发模块,响应更快,波束灵活,能同时盯住更多目标。这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实战里分生死的区别。 拿提康德罗加级来说,这家伙首舰是1983年服役的,到现在2025年了,还剩13艘在现役序列里晃荡。想想看,四十多年过去,这些船体上布满风霜,甲板上焊缝都快被海水锈穿了,但美国海军硬是靠大把维护经费和模块化升级,让它们继续上阵。它们装备的SPY-1雷达,就是典型的无源相控阵,探测范围能到400公里左右,但多目标处理时,电子设备容易过载。早年设计时,这雷达是革命性进步,能同时跟踪上百个目标,配合标准导弹系统,防空火力网织得密不透风。可现在看来,它在高强度对抗中,面对低可观测性目标或电子欺骗,表现就一般了。伯克级驱逐舰情况类似,首舰1991年入役,现在现役73艘,占美国水面舰艇主力的一大半。这些船用的是SPY-1D变体,还是无源阵列,发射机功率大,但阵面扫描速度跟不上有源系统的瞬时调整。 反观东边海军,052C型驱逐舰首批两艘是2004年和2005年服役的,另外四艘拖到2010年前后才跟上,总共六艘在役。它们的346型雷达就是有源相控阵的代表,T/R模块上千个,独立工作,波束能电子扫描成锥形,抗干扰强得多。探测距离据公开数据能超300公里,跟踪目标数轻松破百。到了052D型,首舰2014年下水,现在2025年已服役25艘以上,346A型雷达升级版,阵面更大,集成度更高。这些船服役时间短,大多在10年以内,船体结构用双波梁设计,隐身性能更好,垂直发射单元多达64-112个,火力配置灵活。东边海军的盾舰编队,正好赶上技术迭代快,批量生产节奏稳,2035年左右,这些船正好进入黄金期,维护成本低,升级潜力大。 军舰寿命这事儿,说是30年左右,但实际得看怎么用。美国海军的提康德罗加级,设计寿命本就25-30年,现在超期服役,全靠大修和延寿工程。2020年代初,他们启动了飞行IIA批次的伯克舰现代化,换上更新的电子系统,但老船还是得退。计划显示,提康德罗加全系到2027年基本退出现役,最后几艘像肖号和蒙特雷号,2024年刚完成最后一次部署,现在闲置在诺福克港待拆。伯克级的早期型号,飞行I和II批次,预计2026到2035年间退近30艘,这些船服役超30年,推进系统磨损严重,燃气轮机大修次数已超标。海军预算有限,只能挑重点延寿,像飞行IIA的那些,装上基林系统后,能多扛几年。 东边那边,052C的首批船到2035年也才服役30年出头,正当壮年。052D更不用说,平均服役时间不到15年,钢材质量和焊接工艺都上了一个台阶,预计能轻松跑到40年。海军扩建速度快,055型万吨驱逐舰已服役8艘以上,雷达还是有源阵列,补位更高端。数量上,美国盾舰总数现役86艘(13巡洋舰+73驱逐舰),但老化严重,东边光052C/D就超30艘,加上其他护卫舰,盾舰力量正追赶。关键是使用强度,美国舰队全球巡航,一年出海几个月,高强度训练拉满,船机疲劳积累快。东边海军更注重区域部署,演习频率控制好,保养周期短,设备闲置少。 保养这块,美国有钱有技术,提康德罗加级的SPY-1雷达,每两年大修一次,花上千万美元换模块。但高烈度使用下,电子管老化,信号衰减明显。伯克舰的Aegis系统,软件升级到基线9,能集成更多传感器,但硬件跟不上。东边有源雷达,模块化设计好,坏一个换一个,成本低,维护队响应快。那些小国海军买二手伯克级,搁那儿一年出海一次,勉强能开出去放导弹,寿命拉长到50年。但美国自己不行,他们的舰队得随时备战,红海护航、黑海监视,强度高,撑不住延寿。封存舰艇更麻烦,像储备舰队里的老提康德罗加,停几年再起,电路氧化,液压漏油,一堆故障,启动成本高过新造。长远看,美国海军转型慢,下一代DDG(X)驱逐舰计划2032年首舰,雷达转向AMDR有源阵列,但预算卡壳,国会辩论不休。

0 阅读:96

猜你喜欢

恰似江楼月

恰似江楼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