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水制氢成功,石油将成白菜价?大海代替石油,这是里程碑的突破! 中国在海水

雨中山果落 2025-11-05 19:23:06

中国海水制氢成功,石油将成白菜价?大海代替石油,这是里程碑的突破! 中国在海水直接电解制氢上取得的进展,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这项技术就是不用先把海水变淡,就能直接用电解法把水拆分成氢气和氧气。 过去,海水里盐分高,容易腐蚀设备,还会产生氯气等副产物,导致效率低,成本高。所以传统办法都是先淡化海水,再制氢,但那步淡化就得花不少钱和能源。 中国科研团队从物理力学和电化学角度切入,搞出相变迁移的原理,能控制氯离子不捣乱,直接在海水里高效产氢。 2022年底,谢和平院士在Nature杂志上发了论文,详细说明这个新路径。原理上,通过界面平衡和分子扩散,避开盐分干扰,不需要额外催化剂,就能稳定产出高纯度氢气。 论文一出,很快就跟企业合作推进。东方电气集团投了3000万,跟团队联手,从实验室小样机开始测试。 2023年5月,在福建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他们建了全球第一个海上风电驱动的海水无淡化直接制氢示范工程。那个平台叫“东福一号”,浮在海上,直接用风电机发的绿电供电。 海试时,风力3到8级,海浪0.3到0.9米,设备跑了好几天,氢气纯度达标,没出大问题。这一步验证了技术在真实海洋环境下的可靠性,填补了国际空白。 团队早从2010年代末就开始钻研,先在实验室里小规模实验,解决电极腐蚀和效率问题。用了几年时间,迭代材料和设计,才到海试阶段。 合作方东方电气负责装备制造,确保关键部件国产化。海试成功后,他们没停步,2024年又搞出10立方米每小时的系统装备,在陆地上稳定跑了240小时,优化了性能指标。 2024年12月,在广东南沙东方重机基地,启动了110立方米每小时的海水无淡化直接电解制氢项目。这是规模更大的工业化尝试,目标是建全产业链,从风电到制氢再到储运。 团队还引入凝胶电解质,进一步提升稳定性,适应不同海况。2025年上半年,又有新突破,像是中石化在青岛炼化厂的10立方米每小时中试装置开车成功,完善了制氢技术谱。 这项技术这么关键是因为氢气是清洁能源,烧起来只产水,没碳排放。全球都在推绿氢,就是用可再生能源产的氢。 中国海岸线长,海上风电资源丰富,直接用海水制氢,能就地转化风电,避免远距离输电损失。算下来,成本比传统淡化法低不少,每公斤氢气可能降到合理水平。 对能源格局的影响大,中国石油进口依赖大,油价波动总让人捏把汗。有了海水制氢,结合海上风电,就能多一条能源供应路子,增强独立性。 工业上,氢气能替换部分化石燃料,比如炼钢、化工、交通。氢燃料电池车加氢快,续航长,不输燃油车。交通领域要是普及,油耗肯定降。 全球看,中国这项突破抢了先机。其他国家也在搞绿氢,像日本、韩国、欧盟,但大多还停在淡化海水阶段。中国直接跳过那步,效率更高。 国际上,氢能赛道热,投资猛增。中国推动产业链发展,拉动风电设备、燃料电池、储运产业。就业岗位会多,经济增长有新动能。 在全球减碳目标下,绿氢是帮手。 工业、交通碳排放高,换氢能能砍不少。地球环境改善,空气清新点。但要真落地,得政策支持,补贴研发和基础设施。各国角逐焦点,中国领先,能占竞争优势。 技术突破实打实,但从实验室到市场,得时间磨。石油地位动摇,但不会一夜崩。氢时代来临,中国领跑,值得期待。

0 阅读:149
雨中山果落

雨中山果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