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下面几乎全是石油,我国缺油年年大量进口,那为啥不开采呢?就拿塔克拉玛干沙漠来

炎左吖吖 2025-11-28 10:41:51

沙漠下面几乎全是石油,我国缺油年年大量进口,那为啥不开采呢?就拿塔克拉玛干沙漠来说,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有178亿吨,但为什么放着这么多油不采,年年还得花大价钱进口? 2025年,中国进口石油依存度仍超60%,沿海炼油厂的油罐车昼夜不。 而在千里之外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178亿吨石油探明储量如同“沉睡的宝藏”,却迟迟未被大规模唤醒。 其实,不是不想挖,而是这片“死亡之海”的石油,比从花岗岩里抠金子还难。 塔克拉玛干的石油,从不是“想挖就能挖”的易事。 这里的油藏像被大自然刻意藏起来的谜题。 有的埋在地下几千米,温度压力极端到普通钻井技术“啃不动”。 有的原油粘度超100万毫帕秒,挖出来跟凝固的沥青似的,得靠蒸汽驱替才能流动。 准噶尔盆地春晖油田的稠油就是例子。 200米浅层油藏,定向造斜、套管下入全是难题。 最后靠“缓弧轨迹设计”新技术才搞定,塔克拉玛干的条件只会更苛刻。 胜利西部钻井队最有体会。 在准噶尔施工时,6部钻机东西跨越250公里,光设备维护人员就占了一半,还得两班倒24小时盯着。 沙漠流动沙丘一夜之间能埋管线,清沙成本比采油还高。 等沙尘暴一来,井架晃得像树叶,电路短路、油管冻裂是家常便饭。 塔克拉玛干的极浅疏松砂岩储层更棘手,钻井队研发三套专用技术才解决造斜率问题,换个区块又得重新摸索。 技术储备像“打地鼠”,刚搞定一个难题,下一个又冒出来。 比技术更难的是成本账。 塔克拉玛干的开采成本,高得让企业直皱眉。 每桶至少60美元,而中东原油到岸价有时才40多美元,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新建一个大型油田,先得修几百公里公路、铺输油管道、建发电站和净水厂,前期投入能顶十几个中小型炼油厂。 塔中油气田改15公里集输管线,总投资近两千万,还得拿出82万专门做环保防腐。 这还不算后期维护。 进口原油则“省心省力”,油轮直接开到沿海,卸完就能加工。 2025年中国从中东、中亚进口的石油,价格稳定、渠道畅通,何必放着“便宜油”不用,去啃沙漠里的“硬骨头”? 环境风险更是悬在头顶的剑。 塔克拉玛干生态脆弱得像张纸,胡杨林根系浅,钻井漏出的泥浆哪怕一点点,都能让一片林子枯死。 新疆生态环境厅批复项目时,连备用管线切换流程都做了规定。 新建管线必须沿旧管线走,环保投资占总预算4.39%,任何施工都得先过环保这关。 胜利西部钻井队在准西超浅层稠油开发时,光环保措施就列了20多条。 泥浆循环利用、废水零排放、施工后植被恢复……即便如此,工人们还是小心翼翼,生怕碰坏沙漠里的“生命线”。 有次清沙时不小心压倒几株梭梭,队长当场罚自己值班三天。 “生态坏了,几百年都恢复不了,这责任谁担得起?” 国家其实早有盘算。 把容易采的进口油先用着,难啃的沙漠石油留作战略储备。 这些年在中东、中亚建能源合作基地,进口渠道稳、价格低,暂时缓解了“油荒”。 同时加紧技术储备,胜利西部在准西超浅层稠油的突破,就是在为未来打基础。 等哪天国际油价暴涨或进口受阻,这些技术就能派上用场。 现在的沙漠油田也不是完全不动工。 胜利西部钻井队节日不休,在春晖、春风油田开钻新井,2024年国庆期间就交了2口井、进尺3000米。 但这些开采都是试探性的,验证技术、摸清储量,没敢盲目扩产。 就像老石油人说的:“油田开发是百年工程,不能只看眼前缺油,得给子孙后代留着家底。” 有人说“放着石油不开采是浪费”,可他们没算过生态账、经济账、战略账。 现在的“不采”,是更聪明的“会采”。 等哪天开采成本降下来、技术更成熟、生态保护更到位,这些地下石油自然会变成真正的财富。 毕竟,真正的智慧,从来不是“竭泽而渔”,而是“细水长流”。 主要信源:(新华社——中国石油“沙漠油田”累计产油超3000万吨 IT之家——为什么说中国现在非常缺石油)

0 阅读:61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