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联合国交完2025年会费,金额高达50多亿,真是让人肉疼!没想到刚交完没多久,联合国10月初又开口要钱,否则只能裁员,结果到10月底,我们又全额汇出6亿857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0多亿。 先得说句实在的,连续拿出两笔50多亿,换谁看了都得心疼,难怪有人觉得这钱花得不值。但仔细扒扒细节就会发现,开头说的“交完又要”其实是个误会——这两笔钱本质上不是一回事,所谓“刚交完又开口”的说法,根本没搞清楚联合国会费的基本规矩。 联合国的钱分两块,一块是常规会费,就是各国按比例摊的“固定账单”,另一块是维和、人道主义援助这类专项经费。中国10月底汇出的6亿8573万美元,其实是2025年的常规会费,分摊比例是20%,仅次于美国的22%,这是早就定好的数,不是临时追加的“额外开销”。开头说的“先交50多亿”,要么是把往年的钱混进来了,要么是把专项经费算成了常规会费,压根不符合事实。 更该留意的是联合国“开口要钱”背后的真相。10月中旬古特雷斯警告要“裁员关门”,根本不是盯着中国要钱,而是被巨额欠款逼得没办法了。截至2024年底,会员国拖欠的会费就有7.6亿美元,其中美国一个国家就欠了30亿,占了总欠款的70%。这些年美国老拿欠费当筹码,不满意联合国的决议就拖着不掏钱,联合国又没权力罚它,只能眼睁睁看着现金流见底 。中国按时交钱,说白了是在给联合国“救急”,不然真等机构停摆,受影响的是全球的维和行动、疫情防控这些实在事。 有人觉得“肉疼”能理解,但这钱不是白扔的,背后藏着大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底气。联合国的会费不是瞎分摊的,是按“支付能力原则”算的,经济总量越大,摊得越多,还有22%的上限和0.001%的下限 。中国的分摊比例从2004年的2.05%涨到现在的20%,恰恰说明中国经济实力在全球的分量重了。而且这钱换来了实实在在的话语权,从气候谈判到全球发展倡议,中国能在联合国框架里推动更多符合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事,这些都需要通过履行缴费义务来夯实基础。 对比下美国的做法,更能看清中国这笔钱的意义。美国作为最大出资国,却常年带头欠费,30亿美元的窟窿摆在那,却转头在WTO缴清了费用,对联合国摆明了“厚此薄彼”。中国连续多年足额缴纳,连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哈克都特意用中文说“谢谢”,这份认可不是随便给的——在193个会员国里,现在也就136个缴清了会费,中国的举动等于是给其他国家做了表率 。 还有个关键问题得说透:联合国的财政危机是老毛病了,根源是结构性问题,不是中国没多交钱。按规矩,花不完的钱得退给会员国,联合国又不能发债透支,全靠会费撑着。一旦美国这样的“大户”欠费,立马就捉襟见肘 。中国的责任是缴清自己的那份,而不是替其他国家买单。那些盯着中国缴费喊“肉疼”的人,不妨先问问美国啥时候把30亿欠款补上。 说到底,缴纳会费从来不是“花钱买罪受”,而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会员费”。中国现在是第二大会费国,对应的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也是参与全球治理的责任。要是连该交的钱都拖着,不仅会失去投票权这类合法权利,更没法在联合国里为自己、为发展中国家说话。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美国联合国代表 中国联合国 联合国困局 美联合国代表 中国联合国地位 联合国费用 欧洲联合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