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当一男子得知毛主席逝世后,当即便拿起了剪刀直接冲向了毛主席的

浅笑对风吟 2025-11-05 17:14:33

1976年9月9日,当一男子得知毛主席逝世后,当即便拿起了剪刀直接冲向了毛主席的房间,当他来到毛主席的身旁后,竟然一滴泪都没有掉落,可接下来的一个细微举动,却让毛主席身旁的所有人都泪流满面,这个人究竟是谁?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76年9月9日,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传来,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永远闭上了双眼。 在场的工作人员无不心如刀绞,眼泪早已流干。 这时,一名男子得知消息后,立刻拿起理发工具,快步走向毛主席的房间。 他来到主席身旁,脸上没有一滴泪水,但接下来的举动,却让周围所有人再次泪如雨下。 这个人就是周福明,毛主席的贴身卫士兼理发师,为主席理了十七年头发的老师傅。 周福明来自风景如画的杭州,那里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 他在杭州一家理发室工作,因为手艺好待人和气,二十出头就小有名气。 1959年冬天,周福明接到一个特殊任务,去给一位重要人物理发。 起初他以为是外国来宾,后来才听说竟是毛主席,心里顿时像烧起一团火,又热又激动。 能见到毛主席,这是多么光荣的事! 当天晚上,周福明被带到南屏游泳馆。 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接待了他,叮嘱他理发要快些,别让主席等太久。 走进游泳馆,周福明紧张得直冒汗,虽然天冷但内衣都湿透了。 不一会儿,毛主席穿着睡衣走出来,身材高大神态慈祥。 主席主动伸出手握住周福明,亲切地问他的名字和家乡情况。 一声周师傅叫得周福明不好意思,忙说叫小周就行。 理发时,毛主席悠闲地看着书,周福明渐渐放松下来。 他手艺娴熟,动作利落,不到二十分钟就理好了头发。 刮胡子时,主席习惯性鼓着腮帮子配合,周福明贴心地说不用憋气,放松就行。 理完发,主席很满意,还邀请周福明一起游泳。这次经历让周福明终生难忘。 主席对周福明的手艺很欣赏,后来每次来杭州都找他理发。 1960年,毛主席有意调周福明到北京工作,特意嘱咐他要征求家人和领导同意。 周福明兴奋不已,回家和妻子商量后,很快跟着主席去了北京。 那时毛泽东六十七岁,周福明刚刚二十出头,从此开始了他十七年的贴身服务工作。 在北京,周福明不仅负责理发,还兼做内勤。 他亲眼见证了毛主席简朴的生活作风。 主席常说自己是中国农民的儿子,衣食住行都很节俭。 睡衣穿了多年打着补丁,周恩来总理看到后还悄悄嘱咐周福明补一补。 主席对用惯的东西有感情,不喜欢随便更换。 就连火柴盒,他都觉得浪费木材,让工作人员买散装火柴接着用旧盒子。 毛主席的头发又硬又直,平时照片里梳得整整齐齐,其实不用电吹风。 周福明有独门绝活,先用热毛巾敷软,再用篦子反复梳理,头发就顺溜了。 主席工作繁忙,睡眠从不超七小时,理发都在见缝插针的时间进行,火车上会议室里都理过。 周福明手法稳心态好,主席夸他比之前的理发师强多了。 在主席身边,周福明不仅学了文化,还跟着走遍大江南北。 主席对工作人员很关心,谁有困难都会帮忙。 1963年,周福明妻子孩子来北京后,生活开销大,主席从自己稿费里拿出三百元补助他。 其他同志有难处,主席也慷慨解囊,但总说钱是人民的,要谢就谢人民。 晚年毛主席身体多病,但顽强忍痛,很少呻吟。 1976年病重时,主席已不能进食,靠鼻饲维持。 生命最后时刻,他还惦记国事,用尽力气写下三字,示意要看日本首相三木武夫的文件。 周福明立刻明白主席心思,让人读文件给他听。 这种鞠躬尽瘁的精神,让身边人无比感动。 主席逝世后,周福明获准为他理最后一次发。 看着消瘦的遗体,他强忍悲痛,小心翼翼地理发刮胡子。 这一刻,十七年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之后周福明封刀不再理发,回到毛主席故居丰泽园工作。 他说只要身体允许,就会一直守护下去,报答主席的如山恩情。 那些年他用过的理发工具、主席省着用的火柴盒,如今都陈列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里,默默诉说着这段感人至深的情谊。 周福明的一生,见证了伟人平凡中的伟大,也成就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缘分。 主要信源:(民生中国网——沉痛悼念周福明同志)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浅笑对风吟

浅笑对风吟

关注我,一起看一看人间万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