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广东仔把小风扇卖到全球,年入10亿:他曾亏2000万,靠“死磕”逆袭 麻烦

浅笑对风吟 2025-11-05 16:18:18

90后广东仔把小风扇卖到全球,年入10亿:他曾亏2000万,靠“死磕”逆袭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九十后广东小伙何志强的创业故事,得从一把小风扇说起。 2019年,这个原本做跨境电商的年轻人,发现市面上卖的小风扇虽然便宜,但总是不耐用。 充电时间长,使用时间短,很多人用几次就扔在一边了。 何志强觉得,如果能做出一款质量好、设计漂亮的小风扇,应该会有人愿意买单。 说干就干,他创立了"几素"品牌。 刚开始那会儿,可真是不容易。 他跑遍珠三角的工厂,找了好多家供应商,人家一听他要做一百多块钱的小风扇,都觉得这小子是不是疯了。 毕竟市场上都是卖二三十块的东西,突然要卖这么贵,能卖得动吗? 就连工厂的老师傅也劝他,说这东西就是个季节性商品,夏天过完就没人买了。 但何志强不死心,他带着团队住在工厂里,一个个零件地改进。 光是风扇的扇叶就改了十七个版本,最后才找到既省电又静音的设计。 电池也是个难题,他们试验了各种电池组合,最后把续航时间做到了18个小时,比市面上普通产品长了六倍。 转机出现在2020年夏天。 那时他们推出一款能挂在脖子上的风扇,没想到一下子火了。 上班族发现这个风扇可以解放双手,一边打字一边吹风;学生们也觉得复习时用着特别方便。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网友给这款风扇起了个外号叫"戒色神器",说是吹着凉风能让人静下心来。 这个外号在网络上疯传,反而让产品更火了。 其实这款风扇能成功,不只是因为设计新颖。 何志强他们花了很多心思研究用户需求。 比如他们发现,下午两点到四点是使用高峰,但不同场合的需求不一样。 在办公室的人需要静音,在户外的人需要风力大,在教室的人想要电量显示清楚。 这些细节的改进,让产品真正解决了用户的痛点。 生意做起来后,何志强没有急着扩张。 有个投资人想给他五千万,让他赶紧多开发几个新产品,他却说要把小风扇先做好。 这种专注反而让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他们在佛山建了自动化工厂,每台风扇都要经过37道检测程序,连螺丝钉的松紧度都要用仪器测量。 随着国内市场的成功,何志强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 没想到第一批发往东南亚的货就出了问题。 当地潮湿炎热的气候,让部分风扇的电路板出现了故障。 这件事让团队明白,不同国家的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必须针对当地需求改进产品。 后来他们为中东地区开发了防沙尘版本,为欧洲市场通过了更严格的认证,为日韩市场设计了更小巧的款式。 现在,几素的小风扇已经卖到全球三十多个国家。 在美国的超市,在日本的便利店,在德国的文具店,都能看到这个中国品牌的产品。 让人意外的是,海外市场的利润率比国内还高出15个百分点。 这说明只要产品过硬,中国制造完全可以卖出好价钱。 更难得的是,这个品牌始终保持着对产品的专注。 现在他们每年投入销售额的8%用于研发,最近还在试验太阳能充电的新技术。 何志强常说,别总想着做大事,先把小事做好。 正是这种踏实的态度,让一个看似普通的小风扇,走出了国门,做成了大生意。 如今走进很多城市的写字楼,都能看到白领们用着他们生产的小风扇。 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学生们一边复习一边享受着清凉。 就连送外卖的小哥,也会在电动车上夹一个小风扇。 这些普通的日常场景,也许就是对这份坚持最好的肯定。 从2019年到现在,五年时间,这个小风扇品牌从零做到年销售十亿元。 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没有高深莫测的技术,就是靠着一股子认真劲儿,把一个个细节做好。 这或许能给很多想做实业的人一个启示,再小的产品,只要用心做,都能做出名堂。 回顾创业历程,何志强觉得最关键的转折点就是坚持产品创新,而不是陷入价格战。 正是这种死磕品质的精神,让中国制造的小风扇走向了全球市场。 如今,他的产品已经销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这个小品类里的隐形冠军。 主要信源:(南方都市报——从“鸡肋”赛道到年收10亿,便携小风扇缘何卖超六千万台?)

0 阅读:31

猜你喜欢

浅笑对风吟

浅笑对风吟

关注我,一起看一看人间万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