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政坛不倒翁王金平又立功了,别人来,他说我年记大了,可郑丽文来,他给了三点期待,也是三个办法,为郑丽文王金平点赞。 人称“政坛常青树”的王金平一反常态,打破了自己以年事已高婉拒访客的惯例。他主动予以接见的,竟是郑丽文。 在国民党主席选举初始阶段,郑丽文并不被众人看好,而此刻却获此待遇,着实出人意料。这次会面并非简单的站台,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实验。王金平试图扮演的,是国民党这位“重病患者”的主治医师。 这位老练的“白派”精神领袖,深刻洞察到国民党的沉疴旧疾已非传统路线所能挽救。2025年选举前夕,民进党发起三十余件罢免案,且悉数通过,如汹涌浪潮般形成一场具有毁灭性的“大罢免”风暴,在政治场域中激起千层浪。紧接着,七个县市党部遭到搜查,上百名党工被约谈,基层组织近乎瘫痪。 国民党面临的不仅是外部围剿。自2016年因忽视民生败选后,党员人数骤减三成。到朱立伦卸任时,青年党员比例一度低至百分之十二,显现出世代断层的危机。党内派系林立,壁垒高筑。2013年那场“马王政争”引发的内耗,如同一面明镜,其惨痛教训近在咫尺,时刻警示着人们。 与此同时,国民党“维持现状”的两岸论述,被指为“隐性台独”。这种路线的含混不清,令其魅力尽失,难以吸引民众目光,尽显其在两岸政策上的失策。王金平的出手,正是源于他对这一系列危机的精准诊断,他明白国民党急需一剂猛药,而郑丽文就是那个验证药方的载体。 王金平为郑丽文设计的,是一套完整的身份再造方案。他建议郑丽文不搞人身攻击,要用理念说服人。这番嘱咐为郑丽文贴上了区别于传统政客的标签,使其从一个资源匮乏的参选人,转变为一个为党“寻路”的催化剂。 他为郑丽文定下“以民为主、新思维、团结岛内”的十二字方针。“以民为主”是纲领,而王金平用一份“九二共识”文件复印件,向郑丽文阐述了经济基础的重要性。新思维则要求打破派系,承诺动用人脉在幕后协调。 这位前“乔王”的政治信誉,为郑丽文提供了强大的背书。他的支持像一个安全阀,让那些渴望变革但又害怕混乱的选民相信,支持郑丽文的改变不会演变成动乱,而是一场稳定中的改革。 王金平的策略将形象塑造与实际政策无缝衔接。他在乡间活动上公开猛夸郑丽文接地气,这个亲和的形象,通过郑丽文设立的“民生诉求直通车”得到了夯实。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该平台积极广泛地收集民众建议,成果斐然,累计收集数量逾四万条,充分展现出民众参与的热情与平台强大的汇聚能力。 数据表明,超七成建议聚焦于菜价与医疗领域。民众对这两大民生议题的高度关注,反映出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与敏感性。 郑丽文团队迅速推行农产直销补贴政策,同时开辟医院转诊绿色通道。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台南菜价在政策推动下,应声回落,降幅超一成之多。这些务实的成果,为她赢得了农渔会总会的公开支持。 在王金平的人脉铺路下,郑丽文的团队吸纳了韩国瑜的幕僚、亲民党的专家,甚至民进党籍的地方乡贤,真正实践了“新思维”。 这种跨界融合直接带来了选举战绩,国民党在2025年地方选举中拿下十二个关键乡镇,创下十年最佳战绩。 党内的改革也初见成效。借助“初选直播辩论”等创新机制,国民党青年党员占比显著提升。原本仅百分之十二的比例,如今已攀升至近百分之三十,展现出机制革新对党员结构优化的积极成效。面对赖清德当局攻击其为“统战工具”,网友则翻出赖清德2016年访沪旧照进行反驳,舆论风向悄然改变。 经济实绩是这套策略最有力的武器。台湾经济高度依赖大陆,而民进党推行的“新南向政策”不过是徒有其表。多年过去,该政策成效寥寥,难以改变台湾经济与大陆紧密相连的现实,实乃一场闹剧。 郑丽文重启台商返乡计划,三个月便引资超两百亿新台币;恢复金厦货运直航后,第四季度农产品外销增长超过六成。 这些数据是对王金平“民生大于派系,经济大于意识形态”理念最直接的证明。郑丽文“不做美国棋子,要做自己主人”的口号,正是源于这套务实策略带来的经济底气与民意基础。 王金平为国民党开出了一剂续命良方,示范了在当前生态下的生存之道,但这个百年老店能否真正走出去,仍是未来的考验。 信息来源:以过半票数胜选,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2025年10月20日10:06 来源: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