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3日清晨,俄军从坦波夫州上空出动3架米格-31K,一口气发射三枚“

鸿毓说过去 2025-11-04 11:13:26

当地时间11月3日清晨,俄军从坦波夫州上空出动3架米格-31K,一口气发射三枚“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全中乌克兰日托米尔州的奥泽尔内空军基地。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匕首”导弹一枚造价就450万美元,三枚下去就是1350万,俄军今年全年也就生产200枚这类高超音速导弹,这么金贵的家伙一次砸三枚,靶心绝对是硬通货级别的高价值目标,没跑。   先说说这导弹和载机的门道,能看出俄军多重视这次打击。米格-31K是专门改装挂“匕首”的机型,机身带固定受油探针,能跟伊尔-78加油机对接在空中加油,这意味着它能从坦波夫州这种远离前线的内陆基地起飞,在安全空域盘旋待命,选个最刁钻的角度冲刺发射。   为啥要这么折腾?因为乌克兰无人机老炸俄前沿机场,2022年炸恩格斯-2基地,2023年炸索尔齐-2基地,逼得俄军把战略平台往内陆挪,现在靠空中加油调整发射方位,就是为了确保“匕首”能突破乌军防空网。   要知道2023年5月有过“匕首”被爱国者拦截的记录,俄军这次特意优化发射轨迹,显然是志在必得,目标重要性可想而知。   再看奥泽尔内空军基地的位置,日托米尔州离基辅就一百多公里,是乌克兰西部的核心军事枢纽,相当于乌军的“西大门”。   现在正是俄乌为冬季大战蓄力的关键时候,10月7日普京刚说俄军夏季攻势夺了近5000平方公里土地,但第三方智库都清楚,没实现战略突破,双方还在僵持。   这时候敲掉奥泽尔内基地,绝不是碰运气,想想看,10月25日刚曝光俄军年产各类导弹2300枚,看似不少但摊到每天根本不够用,高超音速导弹更是金贵,要是打普通油库或营房,犯得着动用三枚“匕首”?肯定是基地里藏了能改变战局的宝贝。   结合最近的战场动态,答案就更明显了。10月以来乌军一直在用无人机炸俄能源设施,9月还炸了新罗西斯克港的原油装运设施,每天200万桶的出口都停了,气得俄军反过来炸乌能源基地。   但这次不一样,打能源设施用巡航导弹就行,“匕首”的优势是速度快、弹头重、交战时间短,专门对付硬目标和时间敏感目标。前阵子特朗普政府刚同意给乌克兰提供情报,帮着乌军打俄纵深目标,北约盟国也在跟风送支援,奥泽尔内基地十有八九成了西方援乌重武器的中转站。   毕竟这基地离波兰边境不远,西方武器运过来先在这儿卸货、调试,再往前线送,炸掉这儿等于掐断乌军的“弹药大动脉”。   还有个细节藏不住,“匕首”是从“伊斯坎德尔-M”衍生来的气动弹道武器,射程能到2000公里,弹头威力比普通巡航导弹大多了。要是基地里只是些普通战机,一枚导弹足够掀翻半条跑道,三枚齐射更可能是冲着加固机库或地下弹药库来的。   别忘了6月乌军“蛛网行动”一下炸了俄军6个战略机场,现在俄军肯定要防着乌军来这手,奥泽尔内基地大概率存了西方刚送的先进战机或防空系统。   之前美乌一直在吹爱国者能拦“匕首”,要是这基地藏了爱国者阵地,俄军用三枚“匕首”饱和攻击,正好能敲掉乌军的“防空盾牌”,为后续空袭扫清障碍。   从战略层面看,这更是俄军的“敲山震虎”,10月22日新华网就分析,俄乌已经进入“边打边谈”的阶段,舆论战和军事打击同样重要。   特朗普政府一会儿停援一会儿又放话施压,欧洲盟国也在摇摆,俄军这时候秀肌肉,就是告诉西方:你们送的宝贝我能精准打掉,别白费力气。   普京10月7号说“战略主动权在俄军手里”,这话不是空话,用三枚“匕首”精准打击来佐证,比喊一万句口号都管用。   而且冬季快到了,泥泞期会影响机械化部队行动,双方都得靠空中力量找突破口,奥泽尔内基地是乌军西部空中支援的关键节点,炸废它等于让乌军冬季防御少了块重要拼图。   有人可能会说俄军是在浪费弹药,但算算账就明白,要是基地里藏着一套爱国者系统,造价就过亿美元,三枚“匕首”换一套爱国者加一堆西方武器,太值了。   更别说这打击能瘫痪乌军的后勤枢纽,迟滞其冬季备战,战略收益远超过导弹成本,反观乌军,现在还没敢公布基地损失,这反常的沉默本身就说明问题,要是炸的是无关紧要的目标,早该跳出来骂俄军“滥杀无辜”了,现在闷不吭声,八成是疼到说不出话。   说到底,俄军这一手既是战术打击也是战略宣示,用最金贵的导弹打最关键的目标,既清算了乌军的要害设施,又给西方援乌泼了盆冷水,还稳住了自家的舆论士气。   能让俄军下这么大本钱,奥泽尔内基地里的东西绝对是“压舱石”级别的,三枚“匕首”的轰鸣,其实是俄军给冬季战局定的调:别以为靠西方援助就能撑着,真正的杀招还在后头。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俄军的算盘打得精着呢,每一枚导弹都得花在刀刃上,能让他们一次砸三枚“匕首”的目标,含金量绝对够格。

0 阅读:93

猜你喜欢

鸿毓说过去

鸿毓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