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 2025年11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银行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为4000亿元人民币/70万亿韩元,协议有效期五年 。 尽管中韩贸易额在2025年前三季度达到1.74万亿元,且2024年中韩双边本币结算占比已达35%,2025年上半年首尔人民币清算行的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也升至10.65%。 韩国企业对人民币结算的顾虑确实存在,除了货币可兑换性的考量,还包括结算习惯、部分场景下的成本与便利度问题。 中国银行业在推进中韩本币结算上已有实质动作,以交通银行首尔人民币清算行为例,其累计清算量超125万亿元,且长期担任人民币韩元直兑市场做市商,累计交易量超3万亿元 ,但对比两国庞大的贸易体量,仍有提升空间。 美元在东北亚贸易中仍占较高比例,但中韩本币结算的合作基础正逐步夯实,实际使用本币互换的核心挑战在于进一步打通流程、培养市场习惯并完善配套服务。 民间交流频繁,若本币结算的便利性持续提升,将为两国企业节省汇兑成本、降低汇率风险,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看中韩续签本币互换协议这事儿,最大感受是别被不实数据带偏,也别光盯着“签协议”的表面。 之前说本币结算占比不到6%根本不准,实际2024年都35%了,上半年清算行占比也有10.65%,其实已经有进步。 但问题也很实在,协议规模再大,企业用着不方便也白搭。韩国企业怕兑换麻烦,还习惯用美元,银行流程也得再简化。 说白了,光有“纸面协议”不够,得把便利落到企业身上,才能真正替代美元,让两边都受益。 各位读者朋友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