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斯塔默表示,已经与特朗普电话沟通过,一致认为中国不能够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以迫使俄罗斯做出结束战争的举动。 这俩人在电话里达成“共识”的时候,大概没好意思提自家的事儿——英国去年从俄罗斯买的液化天然气,占全国进口量的8%还多,冬天供暖季里,不少英国家庭的暖气烧的还是俄气。自己碗里还盛着从俄罗斯来的能源,转头就劝中国“断粮”,这操作多少有点“只许州官放火”的意思,说出去总显得没那么硬气。 而且他们以为掐住中国石油采购,就能攥住俄罗斯的“命门”,可中俄之间的石油生意早不是“一买一卖”的临时合作了。2023年双方签的那份长期供应协议,光金额就到了2700亿人民币,管线运输的量定死了,价格还跟国际油价挂钩有浮动保护,相当于给彼此都上了“保险”。 更关键的是,现在中俄石油贸易里,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经超过40%,绕开了美元体系,就算西方想从中作梗,连个插手的抓手都难找到。 再说俄罗斯这边,也早不是几年前那种“油气一断就慌神”的状态了。去年俄罗斯光是成品油出口就增长了12%,要知道成品油比原油值钱,而且能避开不少针对原油的制裁。他们在西伯利亚新建的炼化厂去年刚投产,把原本要直接出口的原油加工成柴油、汽油再卖出去,一来一回利润涨了三成,就算原油出口少点,整体收入也没掉下去。 更别说俄罗斯还在往中亚、南亚卖石油,印度去年买的俄油就占了俄出口的22%,就算中国这边有波动,还有其他路子补上来。 最有意思的是,斯塔默和特朗普口中的“一致”,在西方内部压根没多少人响应。欧盟里的匈牙利,现在还靠着俄罗斯的原油过日子,从德鲁日巴输油管道过来的原油,占了匈牙利全国用量的60%,人家明确说“不可能停买”;斯洛伐克也一样,去年俄油进口占比没低于过50%,真要跟着停买,国内的炼厂就得停工。 连美国自己的一些炼油厂,去年也偷偷买过俄罗斯的原油,只不过用第三方公司中转了一下,没明着说而已。 说白了,这俩人凑一块儿喊“让中国停买俄油”,更像是演给外界看的戏。既想在乌克兰问题上显得“有作为”,又不想自己真的跟俄罗斯彻底撕破脸断了能源供应。可他们没算到,中国的能源采购是跟着自身需求和长期战略走的,不是谁喊两句就能改的;俄罗斯也早把鸡蛋分在了不同篮子里,抗风险的本事比几年前强多了;就连西方内部,也没几个人真愿意跟着他们一起“断俄油”。 这么看来,这通电话里的“共识”,更像是个没落地就先漏气的气球,看着挺唬人,其实没多少实际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