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79年,李赤然少将恢复名誉,回南京军区索要工资,空军司令员不满:老家

千浅挽星星 2025-11-03 16:50:23

[微风]1979年,李赤然少将恢复名誉,回南京军区索要工资,空军司令员不满:老家伙平反了还不满足,算什么待遇问题的账?   李赤然这种坚持原则的性格,不是年老后才有的,而是在革命经历中用生命换来的,他13岁就参加革命,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这份超出年龄的坚定信仰,让他很快就经历了一次严峻的考验。   1933年,李赤然因为张贴革命标语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他每天都遭受酷刑,在暗无天日牢房里关押了近一年,但他始终没有泄露任何组织秘密。   最终组织得以保全,可他的右腿却因为酷刑落下了终身残疾,经历影响了李赤然的一生,让他形成了一个信念:身体可以受到伤害,但革命信念绝不能动摇。   出狱后,他立刻前往陕北寻找红军,之后在战场上从事政治工作,从反围剿战斗到东渡、西征,李赤然先后担任过团政委、师政委等职务,他做事坚定的风格让部队官兵都很信赖他。   战争的历练不仅让他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事干部,更让他成为一个把原则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战士。   不过,历史有时会出现意外情况,对一个人的考验,有时不是来自敌人,而是来自内部,1966年,李赤然担任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在一次空军党委扩大会议上,他用了三个小时阐述对空军建设的看法。   他炮语连珠,提了一堆别人不敢碰的尖锐问题,当时赢得满堂喝彩,可谁能想到,在那个特殊的年头,说真话反而成了“原罪”。   李赤然为人坦荡,又看不惯一些“造反派”的做法,这让他很快成为被针对的对象。他提出的合理建议被歪曲成恶意攻击,还被安上了各种罪名。   到1969年,他被正式免职,安排回陕西西安“休养”,只发放少量生活费。   在之后的九年里,李赤然虽然被免职,但始终坚守原则,陕西当地政府考虑到他的革命功绩,顶着压力保障了他的基本生活,没让他去参加劳动改造。   这段时间里,李赤然也没闲着,他把自己的家当成了蒙冤战友的临时住处,他帮助陕北的老红军撰写证明材料,为他们申诉冤情;还长期照顾牺牲战友刘志丹的遗孀。   在那个粮食定量供应的年代,只要有受冤的老同志上门,他总会想办法让对方吃顿饱饭,从这些事能看出,他的原则不仅体现在工作中,更体现在做人的底线上。   所以在1979年接到平反通知后,李赤然回到南京军区要求结算未发工资,这场冲突其实是必然的,在那位司令员看来,李赤然是“不知足”,但李赤然认为,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关乎“公道”的问题。   他觉得,既然组织承认了之前的错误就应该彻底纠正,不管是名誉方面还是物质方面,都要落实到位。   李赤然没有和司令员争吵,而是严格按照政策办事,他冷静地列出了被抄家的物品清单和未发放的工资明细,坚持通过正规渠道解决问题。   这场争取公正的过程和他年轻时在狱中保守秘密、中年时在会议上直言进谏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坚守原则,最终,在多方协调帮助下,他的部分诉求得到了满足。   本文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疾风知劲草 严霜识磐松——纪念李赤然将军诞辰100周年》

1 阅读:674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